
(1).猶持盈。《荀子·宥坐》:“ 子路 曰:‘敢問持滿有道乎?’ 孔子 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於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沁水》:“五行險固,德能覆也,内貢迴矣,使吾暴6*亂,則伐我難也,君子以為能持滿。”
(2).拉滿弓弦。《史記·绛侯周勃世家》:“軍士吏被甲,鋭兵刃,彀弓弩,持滿。” 唐 劉禹錫 《澤宮》詩序:“密彀持滿,遡風蜚繳者數矣。”《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寨中懼,人持滿以待。”
(3).謂持酒滿杯。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二》:“ 夫 行酒至 蚡 , 蚡 曰:‘不得持滿。’” 元 顧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持滿向君語,借箸請為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持滿漢語 快速查詢。
"持滿"是古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結構,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一、本義指拉滿弓弦的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孫子兵法·勢篇》:"鸷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漢典網引《孫子十家注》)。《漢語大詞典》釋作"拉滿弓弦",形容保持滿弓待發的戰鬥姿态,《古代漢語詞典》例舉《淮南子·說林訓》:"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馴而後求良"印證這種蓄勢待發的狀态(漢典網《漢語大詞典》條目)。
二、引申為保持圓滿狀态的處世哲學 《史記·樂書》最早将"持滿"升華為哲學概念:"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國學導航《史記》原文)此處的"持"強調對圓滿狀态的維護。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進一步闡釋:"持滿之道,當如捧盈器,惟恐其傾覆",(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四書章句》注疏)将物理現象轉化為處世智慧。
現代《辭源》修訂本指出,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常與"守成"并用,如王夫之《讀通鑒論》所言:"持滿者慎于加益,居高者戒在傾危",(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居安思危"的經典話語範式。
“持滿”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分析:
掌握充足的知識或技能
這是現代常用的比喻義,指充分掌握材料、知識或技能,能應對複雜情況。例如:“他持滿而發,輕松解決了技術難題。”
保持充盈狀态
在養生領域,指保持精氣充足。《黃帝内經·素問》提到“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強調避免過度消耗精氣。
持盈守成
源自《荀子·宥坐》,孔子以“持滿”比喻身居高位需謙遜謹慎,如“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拉滿弓弦
軍事場景中指拉滿弓箭備戰,如《史記》載“彀弓弩,持滿”,形容軍隊嚴陣以待。
持酒滿杯
古時宴會禮儀,如《漢紀》記載“不得持滿”,指飲酒時需節制。
“持滿”的語義演變從具體動作(拉弓、持杯)到抽象概念(守成、養精),再到現代的能力比喻,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使用時需根據語境選擇合適含義。
拜壽本樸彪形秉鈞軸炳燭才望高雅殘缺測罰柴冊禮燀熱察言觀色趁試翠華翠錢倒收調驅釣人斷厓額辦關借歸寝故址還土酣放将領嘉至金玺居貨科適林芿蔍苴爐台貓匿明眼漢謬答謀才逆德旁枝跁跒溥溥遷召罄窮窮約人琴俱亡篩分嬗易沙州帥台素質太山北鬥痰喘潭潭條處圖錄兔盧頑金畏塗狎法香火姊妹相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