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高情遠緻 ”。
"高情遠韻"是漢語中形容人格修養與藝術境界的經典成語,由"高情"與"遠韻"兩個意象複合而成。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論,經明清文人發展形成固定用法,《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高尚的志趣、深遠的情緻"(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p.123)。其内涵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構詞學角度 "高"作形容詞性語素,既指空間維度的高度,又隱喻精神境界的崇高。《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高"在道德範疇的轉喻用法(中華書局,2017年版,p.89)。"遠"則通過距離概念引申為時間維度的恒久性與影響力,如《文心雕龍》中"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的審美範式。
二、倫理學維度 該成語常被用于評價文人雅士的品格修養,《中國美學範疇辭典》将其與"清高""雅正"等概念列為同源範疇(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p.345)。明代李贽在《焚書》中評王陽明時,即以"其文高情遠韻,有竹林遺風"展現人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三、藝術批評功能 在書畫鑒賞領域,該詞特指作品超越技法的意境營造。清代恽壽平《南田畫跋》記載:"作畫貴有高情遠韻,筆墨之外當别有意趣",強調藝術創作需突破形式束縛,這與謝赫"氣韻生動"的美學标準一脈相承。現代學者葉嘉瑩在《唐宋詞十七講》中,亦用此語評析蘇轼詞作中的人文關懷與曆史意識。
該成語的現代應用常見于學術評價體系,北京大學《中國文學批評術語彙釋》将其列為"人格美學"核心術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p.212),在文藝評論、人物傳記等文體中具有重要的修辭價值。
“高情遠韻”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文用例,可查閱《答張秀才認詩書》原文。
安坻安穆報李秉正無私采葛遲疑顧望戴帽子短卷杜詩韓文鵝口凡例高祖父公共關系意識構連黃素诏花腿火鳥賤庚階侍精麗禁軍金仆畿尉即溫聽厲壸闱廊廟老牛破車樂宴燎禋靈慧靈珠流舊螺蚌潞琴馬執事寐寐木孫惱巴巴逆人怒江栖遅蜻蜓樹懃懃帬屐熱力學蓐勞三號三陽五輸賞酌絲鞭俟候私違睃望肅心澾瀸抟垸佗心通王大父五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