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日。又名僧自恣日。《盂蘭盆經》:“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佛歡喜日”是佛教傳統節日之一,現從定義、起源、意義等方面詳細解釋如下:
佛歡喜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固定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與盂蘭盆節、僧自恣日為同一天。這一名稱源于佛陀對僧衆修行圓滿的欣慰,以及衆生通過行善救度亡親的歡喜()。
佛歡喜日的起源與《佛說盂蘭盆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密切相關。據記載,目連尊者依佛陀教導,在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供僧,借助十方僧衆的功德力救度母親脫離餓鬼道。此舉不僅令佛陀歡喜,也奠定了該日以孝道和供養為核心的宗教意義()。
佛教徒在這一天通常會:
自南北朝時期起,盂蘭盆節在中國逐漸演變為融合佛教與孝道文化的重大節日,曆代帝王均舉辦盛大儀式,民間也保留着祭祖、放河燈等習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或經典依據,可參考《盂蘭盆經》或佛教寺院的相關法會安排。
《佛歡喜日》是一個有關佛教節日的詞語,意思是佛祖歡喜的日子。下面将對它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探讨。
《佛歡喜日》的拆分部首為“人、示、日”,共有9個筆畫。
《佛歡喜日》一詞來源于佛教。根據佛教傳統,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佛歡喜的日子,稱之為“佛歡喜日”。這一天被認為是佛教曆史上的重要日子,通常會有慶祝活動和法會等。
《佛歡喜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佛歡喜日」。
根據古時候漢字的書寫規範,對于《佛歡喜日》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限于篇幅,無法提供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請根據需要查詢相關的古代漢字字典。
1. 每年的佛歡喜日,信衆們都會聚集在寺廟中共同慶祝。
2. 在佛歡喜日這一天,寺廟裡供奉的佛像會被裝扮得更加華麗。
3. *********會在佛歡喜日上焚香祈福,祈禱心願能得到佛祖的保佑。
佛教、歡喜、日子
佛陀喜日、佛祖快樂日
佛不歡喜日、佛祖不快樂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