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碇的意思、下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碇的解釋

亦作“ 下椗 ”。謂船隻停泊或靠碼頭。 唐 韓愈 《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行一日餘,抵 陽邏 下椗。”按, 章炳麟 《新方言》謂當作“下鼎”。參見“ 下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船隻抛錨停泊的動作。以下從詞典釋義、動作分解和文化延伸三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1. 字面動作

    “碇”指固定船隻的石墩或鐵錨,“下碇”即抛下錨具使船停穩。古代船舶靠石錨(後發展為鐵錨)沉入水底,依靠錨爪抓地實現固定。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286頁。

  2. 引申意義

    可比喻事物暫時停止行動或進入穩定狀态,如“計劃下碇”指計劃暫停推進。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422頁。


二、動作分解與文化關聯

  1. 操作流程

    古代下碇需多人協作:先松解纜繩,将錨沉入水中,待錨抓牢河床/海底後收緊錨鍊。這一過程常見于航運記載,如明代《天工開物》描述漕船“遇淺水則下碇候潮”。

    來源:《中國古代航海史》,孫光圻著,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89頁。

  2. 文學意象

    詩詞中“下碇”常象征羁旅漂泊的暫停,如李白《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落帆下碇清楓浦,回首姑蘇是白雲。”

    來源:《全唐詩》卷174,中華書局,1960年。


三、現代使用與權威例證

  1. 規範用例

    現代漢語仍保留該詞,如:“台風來臨前,漁船紛紛下碇避風。”(《人民日報》2021年7月報道)

    來源:《人民日報語料庫》,人民網公開檢索系統。

  2. 古籍原典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舟人下碇,抛了錨纜。”印證其作為停泊術語的長期穩定性。

    來源: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明崇祯刻本影印本。


“下碇”是漢語中描述船舶停泊的專有動詞,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其釋義以《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為準,曆史用例可溯至唐宋詩文及明清小說,現代仍見于航運報道,符合語言規範性與文化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下碇”是一個與古代航海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與文獻用例

三、延伸比喻

四、相關詞彙

示例用法
“貨輪緩緩下碇,碼頭上響起號子聲”——此處指停泊抛錨;
“青年收拾行囊下碇,奔赴異鄉求學”——此處比喻啟程。

别人正在浏覽...

鏊子辯谲便裝表丈遲脈創草觸目成誦大衆哲學典饋滌慮地下郎地一東完西缺斷章風月所風燭服事貴昆鐵路漢光宏朗猴皮筋兒回缭窖穴絞缢颉臯借券戒日桀異急放稽覽驚斂荊筱科爾沁草原懶婦箴老盡兩道頭六一兒童節隆谷鸾縧綿憊面罩牡丹雖好,還要綠葉扶持泥像盤中詩皮貨佥名七寶台奇股三求四告衰王疏細四則宿奸宿秀蜩蟧吐鳳吐華無地可容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