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泥塑佛像。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寺砌上明鏡,僧盂敲曉鉦。泥像對騁怪,鐵鐘孤舂鍠。”《新唐書·傅奕傳》:“今僧尼十萬,刻繪泥像,以惑天下,有不亡乎?”
“泥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實物含義
指具體的泥塑佛像,常見于寺廟或曆史遺迹中。例如《新唐書》中提到“刻繪泥像,以惑天下”,即用泥像代指宗教偶像。
象征意義
在部分語境中,泥像可引申為“外表看似莊嚴,實則脆弱或缺乏内在實質的事物”。例如成語用法中,可能比喻虛假、不真實的形象。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獻(如韓愈《城南聯句》)了解曆史用例。
《泥像》一詞包含兩個字,分别是泥和像。
泥的拆分部首是氵(水),筆畫為8;像的拆分部首是亻(人),筆畫為12。
《泥像》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明了,即用泥制成的像。泥是由土壤和水混合而成的粘土狀物質,這種材料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形狀的立體物,如人物、動物等。
《泥像》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泥像」。
古代的《泥像》可寫作「泥肖」或「柿肖」等變體字,其中「肖」意為像、形象。
1. 他從早到晚都在工作室裡制作着各種泥像。
2. 這個博物館裡展示了許多以泥像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1. 泥塑:用泥土塑造而成的藝術品。
2. 泥人:以泥土為材料制作而成的人形。
3. 泥土:由砂土、黏土和淤泥等組成的土壤。
1. 泥塑
2. 泥人
3. 泥塑像
1. 石像:用石材雕刻而成的像。
2. 木像:用木料雕刻而成的像。
3. 金像:用金屬制成的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