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帥執事而蔔日,遂戒。”後以“戒日”指蔔日。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劉錡邊報》:“ 高宗 得 劉錡 奏,逆 亮 将戒日渡 江 。上以為憂。”
“戒日”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發音:jiè rì
出處:源自《周禮·天官·大宰》記載的祭祀禮儀:“祀五帝……前期十日,帥執事而蔔日,遂戒。”
含義:指在祭祀前通過占卜選定吉日,并在此後十日進行齋戒準備。此處“戒”指齋戒,“日”指占卜确定的日期。
基本含義:戒除不良習慣或改正錯誤,強調在特定時間開始自律行為。
結構解析:
避免與佛教“齋戒日”完全等同,後者側重宗教儀軌,而“戒日”更強調通過選定時間節點實現自我約束。
戒日是指向人們告誡或警示不要再犯某種錯誤,避免重蹈覆轍的意思。
戒日的部首是心字底,總共有8個筆畫。
戒日的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佛教經典《天竺律聲》,原意為"止息于忌日"。在繁體字中,戒日寫作戒日。
在古代,戒日的寫法稍微有所不同,其漢字形狀為戒字作為主體,上方由“立”和“日”組成。
1. 我們要時刻戒日,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2. 他深刻戒日,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1. 戒酒:停止喝酒,戒除酒瘾。
2. 戒煙:停止吸煙,戒除煙瘾。
3. 戒毒:戒除毒瘾,戒絕吸食毒品。
4. 戒嚴:指不準民衆外出或限制自由行動。
戒日的近義詞包括戒除、誡告、告誡、提醒。
戒日的反義詞是放縱、縱容、繼續犯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