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腰的絲帶。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衣衫》:“一曰束腰之帶,俗呼鸞縧者是也。”《紅樓夢》第三二回:“近日 寶玉 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玉環金珮,或鮫帕鸞縧,皆由小物而遂終身之願。”
“鸾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鸾縧(拼音:luán tāo)指束腰的絲帶,常用于古代服飾中,兼具裝飾與實用功能。其名稱來源于“鸾”(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和“縧”(絲線編織的帶子),暗喻絲帶紋飾精美或象征高貴身份。
鸾縧不僅是實用服飾配件,更承載了古代對華美、吉祥的追求,常見于貴族或文學作品中,反映身份與審美意趣。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可參考《查詩文》等文獻。
《鸾縧》是一個漢字詞,具有豐富的含義。拆分成部首和筆畫來看,它的部首是“鳥”和“纟”,筆畫為16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屬于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鸾縧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鸾縧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鸾的古字形為“鸑”,彎曲的尾巴下方有兩個點表示鳥的腳。縧的古字形為“絛”,左右兩旁有兩個點,表示絲線纏繞。
例句:
1. 她頭戴鸾縧,衣着華麗,顯得非常優雅。
2. 這幅畫中的鸾縧裝飾給人一種仙境般的感覺。
組詞:
1. 鸾鳳:古代傳說中的兩種神鳥。
2. 縧蟲:一種常見的昆蟲,形狀纖細,體長較長。
3. 鳥繡:以鳥類為圖案的刺繡作品。
近義詞:
1. 鳥紋:鳥類的紋飾或圖案。
2. 絲帶:細長的帶狀物,常用于裝飾衣物。
反義詞:
1. 毛線:用于編織的線,有粗細之分。
2. 紗布:由細紡紗制成的薄布,常用于包紮或擦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