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事的意思、服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事的解釋

(1).五服之内所封諸侯定期朝貢,各依服數以事天子。亦泛謂盡臣道。《左傳·昭公十二年》:“今 周 與四國服事君王,将唯命是從,豈其愛鼎?”《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 。 周 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史記·周本紀》:“昔我先王世 後稷 ,以服事 虞 夏 。”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二折:“非是喒服事君王不到頭,則為一時同輩有寃讎。”參閱 清 程大中 《四書逸箋·服事》引《叢說》。

(2).承擔公職。《周禮·地官·大司徒》:“頒職事十有二于邦國都鄙,使以登萬民……十有二曰服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服事謂為公家服事者。”《晉書·羊祜傳》:“﹝ 李喜 等﹞皆服事華髮,以禮終始。” 唐 杜甫 《八哀詩·王思禮》:“服事 哥舒翰 ,意無流砂磧。”

(3).服力役。《韓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簡其業,而遊學者日衆,是世之所以亂也。”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閔耄老之逢辜,憐縗絰之服事。”

(4).猶服侍。 宋 範鎮 《東齋記事》卷四:“又有 王有 者, 漢州 卒也。州将每令 趙昌 畫,則遣 有 服事供應之。”《紅樓夢》第一○九回:“﹝ 寳玉 ﹞忽然想起那年 襲人 不在家時, 晴雯 、 麝月 兩個人服事,夜間 麝月 出去, 晴雯 要唬他,因為沒穿衣服,着了涼。” 郭沫若 《落葉·第十信》:“父親是不成材的酒漢,也不嫌怨他的不仁而服事他的女兒,在甚麼地方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事(fúshì)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感的複合動詞,現多作“服侍”的異體形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服”指從事、承擔,“事”指事務,二字組合後核心含義為“以恭敬态度照料他人生活起居或處理事務”,強調服務過程中的謙卑與責任。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論語·泰伯》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指諸侯國對中央王朝的臣屬義務。漢唐時期詞義擴展至家庭倫理,《顔氏家訓》記載“子弟當夙夜服事尊長”,體現古代家族制度中的長幼秩序。現代漢語中,“服事”多用于宗教語境,如基督教典籍中“彼此服事”特指信徒間的互助行為。

與近義詞對比:“伺候”側重生活瑣事,“侍奉”強調尊卑關系,“照料”偏重物質關懷,而“服事”蘊含精神層面的奉獻屬性。在語體色彩上,該詞帶有書面語特征,常見于宗教文獻、曆史研究等專業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服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1.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臣服義務
    指周代分封制下,五服内的諸侯需定期向天子朝貢并履行臣道義務。例如《論語·泰伯》記載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體現諸侯對中央政權的臣服。

  2. 承擔公職或公務
    在《周禮》等文獻中,“服事”指擔任官職或履行公共職責,如《管子·法法》提到“服事任官”需具備才能。

  3. 服勞役或體力勞動
    古代法律文獻如《韓非子·五蠹》中,該詞指百姓為國家承擔力役,屬于社會分工的一部分。

  4. 日常照料與宗教服務
    現代用法中可指對他人的服侍照料(如“服事兄長”),或基督教語境中以愛為出發點的服務行動,如耶稣教導“服事衆人”。

補充說明:前三種含義多見于古代文獻,第四類為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例如在宗教文本中可能特指服務上帝或信徒間的互助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白揚提白彜巴黎包辦炳絢波畢撥喇博物院蠶衣城寺陳古刺今辰牡扯首尺椽電流放大器遞進杜義恩同再生飜手雨鳳掖共點力購取辜攉歸功于桧花蜜顧念滾水潑老鼠含飯豪侈耗子尾巴後撰畫筆荒惑花無百日紅恢耀狡戾金石軀卷土重來孔昭廉武臨症隆曦路遠迢迢模棱手瀎泧某月褭騕捏合旁忤請安勤能補拙全稱判斷取快一時傷時沓合尪瘠蛙泳汙膩響聲憸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