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衰王的意思、衰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衰王的解釋

見“ 衰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衰王”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單字釋義進行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衰”與“王”的複合義

    “衰”讀作 shuāi,本義指事物由盛轉弱的過程,《說文解字》釋為“艸雨衣”,引申為衰減、衰退㈠。

    “王”讀作 wáng,指君主或統治權,《說文解字》釋為“天下所歸往也”㈡。

    二字組合後,“衰王”可理解為:

    • 王朝的衰敗時期:指統治勢力由強盛走向沒落的階段。
    • 衰微的君主:形容失去權威或國勢衰弱的統治者。
  2. 古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在《淮南子·缪稱訓》中有“衰世之王,未嘗不崇其美”㈢,此處“衰王”指處于國勢衰微時期的君主,強調其雖力圖振興,卻難挽頹勢。

二、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未單獨收錄“衰王”詞條,但明确标注“衰”含“衰微、沒落”義項,“王”含“君主”義項,組合符合古漢語構詞邏輯㈣。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指出“衰”在先秦文獻中多表“減退、衰落”,如《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㈤,為“衰王”的釋義提供語義基礎。

  3. 《淮南子》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東漢高誘注“衰世之王”為“國将亡之主”,印證該詞特指瀕臨失勢的統治者㈥。

三、學術研究參考

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古漢語複合詞需分釋單字再綜合理解㈦。據此,“衰王”屬偏正結構,以“衰”修飾“王”,符合“形容詞+名詞”的古漢語常見構詞法(如“明君”“昏主”)。

結論:“衰王”屬曆史語境詞彙,需分釋為:

1. 衰落的王朝(如:周室衰王,諸侯力政)

2. 權勢衰微的君主(如:纣為衰王,猶築鹿台)


來源說明

㈠ 許慎. 《說文解字》卷八上“衰”部.

㈡ 許慎. 《說文解字》卷一上“王”部.

㈢ 劉安. 《淮南子·缪稱訓》. 中華書局, 2010.

㈣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第8冊.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頁1247(衰)、頁531(王).

㈤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頁1298(衰).

㈥ 何甯. 《淮南子集釋》. 中華書局, 1998: 卷十注.

㈦ 王力. 《古代漢語》第一冊. 中華書局, 1999: 通論(四)詞的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衰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詞義解析
    “衰王”實為“衰旺”的異寫形式,其中“王”通“旺”(wàng),表示事物的興衰更替。該詞常用于描述自然規律或社會現象的盛衰變化,如王朝興亡、季節輪轉等。例如清代黃遵憲詩句“逐利争衰旺”即體現此意。

  2. 發音與字形

    • 拼音:shuāi wáng(注:“王”在此處為通假字,實際含義對應“旺”wàng)。
    • 結構:由“衰”(衰落)與“王”(通“旺”,興盛)組成,形成對立統一的語義。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如分析國家命運、家族興替等宏觀主題。例如“清興明衰,王朝更替”即通過“衰王”暗喻朝代更疊的必然性。

  4. 相關延伸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盛衰”“興衰”等詞替代,而“衰王”因字形易混淆,已逐漸被棄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番客篇》等清代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五辨奏弊蓋避開步罡踏鬥艙面察知初藳促遽禱文點收調隊子濎滢鵝黃酒忿颣焚灼負困高腴公坐國際互聯網郭索駭動赫熹紅蓼呴呴黃丸虎榜灰槁翦字記丑言辯饑寒交湊寄祿官旌招浸種老背悔靈鹫臨機制變留葬吏最妙實密和沐盆凝絕女功鋪緒清道旗上清童子山尖使媽輸尿管熟土司人天機雲錦通客通一投漆雺晦險巾限田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