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脈的意思、遲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脈的解釋

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緩慢,一呼一吸的時間内跳三下,即每分鐘跳六十次以下的脈搏。 晉 王叔和 《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下》“三至為遲,六至為數”注:“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三至,謂之遲脈。一息六至,謂之數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遲脈是中醫學中脈象的一種類型,指脈搏跳動頻率明顯低于正常水平,表現為“一息不足四至”(即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不足四次),通常對應每分鐘脈搏次數少于60次。其核心特征與臨床意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1. 脈象特征與生理基礎

遲脈的典型表現為脈來遲緩,至數減少。《脈經》記載:“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表明其速率顯著低于平脈(正常脈象)。現代研究認為,遲脈的形成與心髒傳導系統功能抑制、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等生理機制相關。

2. 臨床辨證關聯

遲脈主要提示寒邪侵襲或陽氣虛衰。實寒證中,寒性凝滞可緻氣血運行受阻;虛寒證中,心陽不振或命門火衰則推動力不足。如《景嶽全書》所述:“遲脈為寒,為陽虛,為陰邪内凝。”臨床常見于胸痹、寒濕痹痛、脾胃虛寒等病症。

3. 鑒别診斷要點

需與相似脈象鑒别:緩脈雖速率稍減(一息四至),但脈形均勻和緩;結脈在遲緩基礎上兼見不規則間歇;澀脈則以細遲不暢、如輕刀刮竹為特征。四診合參可提高辨證準确性。

4. 現代醫學關聯性

遲脈可見于窦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滞、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但需結合心電圖等檢查明确病因。中醫治療注重溫陽散寒,如使用附子、幹姜等藥物配伍,配合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以振奮陽氣。

網絡擴展解釋

遲脈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征
遲脈是中醫學中的一種脈象,指脈搏跳動頻率明顯低于正常水平。現代醫學将其量化為每分鐘脈搏次數不足60次(正常為60-100次/分鐘)。中醫描述為“一呼一吸(一息)間脈搏跳動不足四次”,即“三至一息”。


中醫解析

  1. 主病與分類

    • 寒證關聯:遲脈多見于寒證,因寒邪凝滞或陽氣不足導緻氣血運行遲緩。
      • 有力遲脈:提示“冷積”,即寒邪積聚體内,氣血受阻(如腹痛、寒凝血瘀)。
      • 無力遲脈:多因“虛寒”,表現為陽氣虧虛,推動力不足(如心氣虛弱、脾腎陽虛)。
    • 分部意義:
      • 寸部遲(上焦):心胸寒凝,可伴心痛。
      • 關部遲(中焦):中焦寒盛,易緻腹中癥結或筋脈拘攣。
  2. 鑒别診斷

    • 與緩脈區别:緩脈一息四至(約80次/分鐘),來去和緩,主濕證或脾虛;遲脈更慢且主寒。
    • 與結脈區别:結脈緩慢且伴不規則停跳,遲脈僅慢而規律。

西醫關聯
遲脈對應現代醫學的心動過緩,常見于以下情況:


其他用法
在非醫學語境中,“遲脈”可比喻事物發展緩慢或人精神不振(如成語“遲脈無力”)。

總結
遲脈是中醫診斷寒證的重要指标,需結合脈力、分部及伴隨症狀綜合判斷。若發現脈搏持續過緩,建議結合中西醫檢查明确病因。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暗火奧庰敗足貝經麃鹿标譯别歲怖畏長十八長談闊論此外鞑靼打恭作揖得意洋洋電阻箱帝居短小精悍二功惡徵浮譽剛戾公派句當姑翁河幅紅爐點雪洪殺鴻翼候迎緩貧戶辯甲長将具薦剡祭肺陵德柳公權流郁毛厘内治平展強文假醋謙虛青城客清源山欺善怕惡氣意啓祖日觀食俸衰蓬水銀柱龆耋外來詞望絕晩寒縣藜謝監錫封席豐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