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脈的意思、遲脈的詳細解釋
遲脈的解釋
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緩慢,一呼一吸的時間内跳三下,即每分鐘跳六十次以下的脈搏。 晉 王叔和 《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下》“三至為遲,六至為數”注:“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三至,謂之遲脈。一息六至,謂之數脈。”
詞語分解
- 遲的解釋 遲 (遲) í 慢,緩:遲緩。遲笨。遲鈍。遲疑。遲重(恘 )。遲滞。 晚:遲到。遲暮,遲早。推遲。延遲。 姓。 早速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脈的解釋 脈 à 分布在人和動物周身内的血管:脈絡。脈理。 動脈的跳動:脈搏。切脈(中醫指診脈)。脈口(中醫切脈的部位)。脈息。脈象(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态)。脈門(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動脈跳動的部分)。診脈。 像血
網絡擴展解釋
遲脈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征
遲脈是中醫學中的一種脈象,指脈搏跳動頻率明顯低于正常水平。現代醫學将其量化為每分鐘脈搏次數不足60次(正常為60-100次/分鐘)。中醫描述為“一呼一吸(一息)間脈搏跳動不足四次”,即“三至一息”。
中醫解析
-
主病與分類
- 寒證關聯:遲脈多見于寒證,因寒邪凝滞或陽氣不足導緻氣血運行遲緩。
- 有力遲脈:提示“冷積”,即寒邪積聚體内,氣血受阻(如腹痛、寒凝血瘀)。
- 無力遲脈:多因“虛寒”,表現為陽氣虧虛,推動力不足(如心氣虛弱、脾腎陽虛)。
- 分部意義:
- 寸部遲(上焦):心胸寒凝,可伴心痛。
- 關部遲(中焦):中焦寒盛,易緻腹中癥結或筋脈拘攣。
-
鑒别診斷
- 與緩脈區别:緩脈一息四至(約80次/分鐘),來去和緩,主濕證或脾虛;遲脈更慢且主寒。
- 與結脈區别:結脈緩慢且伴不規則停跳,遲脈僅慢而規律。
西醫關聯
遲脈對應現代醫學的心動過緩,常見于以下情況:
- 窦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滞等心髒傳導異常。
- 黃疸、疼痛、神經官能症等全身性疾病。
治療需針對原發病,中醫常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為主。
其他用法
在非醫學語境中,“遲脈”可比喻事物發展緩慢或人精神不振(如成語“遲脈無力”)。
總結
遲脈是中醫診斷寒證的重要指标,需結合脈力、分部及伴隨症狀綜合判斷。若發現脈搏持續過緩,建議結合中西醫檢查明确病因。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脈(chí mài)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遲”和“脈”兩部分組成。
- 遲 (chí) 包含了兩個部首,左邊是辶部,表示“行走”,右邊是尺部,表示“工具”。它的拼音是“chí”,有7個筆畫。
- 脈 (mài) 又被稱為“學部”,由一部分和口部組成。它的拼音是“mài”,有10個筆畫。
這個詞彙的來源比較古老。在古時候,它的字形與現代有一些差别,具體的漢字寫法我們可以在古籍中找到。遲脈的繁體字形為「遲脈」。
以下是簡短例句:
1.他的工作總是遲遲不見進展。
2.她臉色蒼白,脈搏跳動緩慢。
3.我今天遲到了,真是抱歉。
一些與遲脈相關的詞彙:
- 遲到 (chí dào):到達的時間晚于預定時間。
- 遲鈍 (chí dùn):反應遲緩,思維不敏捷。
- 遲疑 (chí yí):猶豫不決,不敢決定。
反義詞是:
- 準時 (zhǔn shí):按時、恰當的。及時 (jí shí):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
希望這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