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典三墳的意思、五典三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典三墳的解釋

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明 無名氏 《飛丸記·賞春話别》:“貫串百家諸子,沉酣五典三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典三墳

核心釋義

“五典三墳”是漢語成語,泛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重要典籍,象征華夏文明的源頭文獻。其中:


分項解析

  1. 五典的源流

    據《尚書·序》記載,“五典”為五帝時代的政教文獻,内容涵蓋倫理綱常與治國之道。漢代孔安國注:“五典,五常之教也,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其思想體系成為儒家倫理的重要源頭。

  2. 三墳的涵義

    “三墳”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提及“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唐代孔穎達疏:“三墳,三皇時書。” 後世學者認為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道等宏觀哲學(如《乾坤鑿度》将“三墳”對應“天、地、人”三道)。

  3. 文化象征意義

    成語承載兩層文化内涵:

    • 文獻價值:代表中華文明最古老的智慧結晶(《漢語大詞典》釋義為“泛指古代典籍”)。
    • 思想傳承:體現先秦時期對聖王治國理念的推崇(《辭源》釋為“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1卷,P. 321.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P. 47.
  3. 《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孔穎達疏.
  4. 《左傳·昭公十二年》(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引用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五典三墳”是漢語成語,實為“三墳五典”的倒裝形式,泛指我國最古老的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三墳:指傳說中伏羲、神農、黃帝三位上古帝王的著作。
    • 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堯、虞舜五位帝王留下的典籍。
  2.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 “墳”原指刻有重要文獻的碑闆,“典”則指常道規範文書,後演變為代指古籍。
  3. 内容特點

    • 據傳記載了上古時期的治國方略、天文曆法、倫理制度等内容,但原書已失傳,現存相關文獻多為後人僞托整理。
    • 漢代學者認為“三墳”對應天地人三才理論,“五典”象征五常倫理。
  4. 成語用法

    • 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如“貫串百家諸子,沉酣五典三墳”(明·張景《飛丸記》)。
    • 現代多用于形容深奧古籍或代指中華文化源頭。

補充說明:該詞與《八索》《九丘》并稱上古四大文獻,但具體内容已不可考,今人使用時多取其象征意義,而非特指某部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頒白搬演寶山空回輩份不以辭害志彩畫蠶神層纍長袖徹紮尺闆打靶場代德刀筆道徒風籟分香否滞俯躬負衆嘎嘣脆高光光精孩子們寒膚候時黃鹢假命交彩腳梯街區羁旅驚鴻緊關裡禁限枯骨稅虧形良莠不分鍊顔龍鸾落湯鷄名師出高徒密樞拍彈琵琶舊語謦欬窮達棋友殺菌詩貌疏脊筍笴鷏鳥條貫吞噬秃秋湘東一目香輪寶騎響馬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