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典三坟的意思、五典三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典三坟的解释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明 无名氏 《飞丸记·赏春话别》:“贯串百家诸子,沉酣五典三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典三坟

核心释义

“五典三坟”是汉语成语,泛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重要典籍,象征华夏文明的源头文献。其中:


分项解析

  1. 五典的源流

    据《尚书·序》记载,“五典”为五帝时代的政教文献,内容涵盖伦理纲常与治国之道。汉代孔安国注:“五典,五常之教也,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其思想体系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源头。

  2. 三坟的涵义

    “三坟”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提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唐代孔颖达疏:“三坟,三皇时书。” 后世学者认为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道等宏观哲学(如《乾坤凿度》将“三坟”对应“天、地、人”三道)。

  3. 文化象征意义

    成语承载两层文化内涵:

    • 文献价值:代表中华文明最古老的智慧结晶(《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泛指古代典籍”)。
    • 思想传承:体现先秦时期对圣王治国理念的推崇(《辞源》释为“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卷,P. 321.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P. 47.
  3.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孔颖达疏.
  4.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引用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五典三坟”是汉语成语,实为“三坟五典”的倒装形式,泛指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三坟:指传说中伏羲、神农、黄帝三位上古帝王的著作。
    • 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五位帝王留下的典籍。
  2. 历史渊源

    • 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坟”原指刻有重要文献的碑板,“典”则指常道规范文书,后演变为代指古籍。
  3. 内容特点

    • 据传记载了上古时期的治国方略、天文历法、伦理制度等内容,但原书已失传,现存相关文献多为后人伪托整理。
    • 汉代学者认为“三坟”对应天地人三才理论,“五典”象征五常伦理。
  4.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如“贯串百家诸子,沉酣五典三坟”(明·张景《飞丸记》)。
    • 现代多用于形容深奥古籍或代指中华文化源头。

补充说明:该词与《八索》《九丘》并称上古四大文献,但具体内容已不可考,今人使用时多取其象征意义,而非特指某部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板刷变星长迤齿颊生香冲瀜鹑衣鷇食锉刀贷偿打论打扑碉堡递条子东声西击风行电击负博绂絻隔年历工课官符滚开横翔捷出胡支謯娽饥驱九泉之下糠覈恐畏夸强会马裤呢秘藴南公南明内拙嫩寒槃郁平津馆平緑抢眼綪斾砌垒轻安亲理遒悍秋闰儒童三九天蜃台深意食牌收熟睡寐数米量柴思次四棱简素不相识佻急颓丧托盘天平歪八竖八相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