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取代舊朝以治天下之德。《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戊午, 晉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逸周書·芮良夫》:“以予小臣 良夫 觀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 孔晁 注:“言無遠德,罔有天下也。”
(2). 戰國 、 秦 、 漢 時,盛行“五行代德”之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會于皇朝的興亡。“代德”作為改朝換代的一種說法,後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皇夏》:“龍圖基代德,天步屬艱難;謳歌還受瑞,揖讓乃登壇。”《宋書·武帝紀中》:“代德之符,著乎幽顯,瞻烏爰止,允集明哲,夫豈 延康 有歸、 鹹熙 告謝而已哉!”
“代德”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進行解讀:
指取代舊王朝、建立新朝代的合法性依據,強調以德運更替作為政權交接的理論基礎。具體表現為:
作為成語使用時,指代替他人履行道德義務,即主動承擔本屬于他人的道德責任。此用法多見于古代語境,現代較少使用。
該詞曆史色彩濃厚,現代多用于研究古代政治哲學或文獻解讀。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宋書·武帝紀》等古籍中的用例。
《代德》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詞語:代和德。
代的意思是替代、代替,德的意思是道德、品德。
因此,《代德》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替代他人的道德品質。
《代德》這個詞的部首是“人”,由于由兩個字組成,其中一個字的部首是“人”,另一個字是“心”。
代的筆畫數為5畫,德的筆畫數為9畫。
《代德》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常用,沒有明确的來源淵源。
在繁體字中,代這個字為「代」,德這個字為「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會有一些差異。
據記載,《代德》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代德」。
1. 他代德之舉,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2. 她的慷慨行為讓所有人對她的代德印象深刻。
1. 代人思念
2. 代人受過
3. 德高望重
4. 德行高尚
1. 代替道德
2. 道德替代
1. 德行不佳
2. 難以取代的德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