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委任。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王元澤 奉詔修《三經義》,時 王丞相 介甫 為之提舉,蓋以相臣之重,所以假命於其子也。”
(2).指虛假的人命案。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自盡》:“前論七殺命案,有真命中之假命,是謂借屍、圖賴;自盡命案,有假命中之真命,是謂威逼緻死。”
“假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委任
指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授予某人權力或職責。例如宋代蔡縧在《鐵圍山叢談》中提到,王安石(王丞相)曾以提舉身份委任其子王雱(王元澤)編修《三經義》。
虛假的人命案
指通過僞造死亡或傷害事件來誣陷他人。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區分了“真命中的假命”(如借屍圖賴)和“假命中的真命”(如威逼緻死)等情形。
假裝死亡或假扮死者
源自古代故事,形容為逃避追捕或困境而僞裝死亡的行為。例如:
“假命”的兩種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鐵圍山叢談》《福惠全書》等原始文獻。
《假命》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假”和“命”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假命的拆分部首為“亻”和“口”,分别代表人和口,表示“假命”的意思與人和言語相關。根據筆畫數,假命的總筆畫為9畫。
《假命》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的使用。在古時候,人們相信命運的力量,同時也相信人的言語能夠左右命運。因此,命運與人的言語之間産生了一種聯繫,形成了“假命”的概念。
在繁體字中,假命的寫法保持原樣,沒有變化。
根據古代的漢字書寫規則,假命可以寫作“假命冖口”。其中,“冖”為覆飾廣字頭部分,表示遮掩或覆蓋的意思,與“假”的含義相對應。
他以假命運壓制他人的意見。
假話、假想、假如、命運、命令、命脈
假寐、死神、命途、人口命運
真實、命定、必然、正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