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lim and graceful;lisson] 比喻美人體态的輕盈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曹植《洛神賦》
(1).驚飛的鴻雁。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三國 魏 嵇康 《贈秀才入軍》詩之一:“仰落驚鴻,俯引淵魚。”
(2).形容美女輕盈優美的舞姿。 唐 劉禹錫 《酬窦員外郡齋宴客偶命柘枝因見寄》詩:“彩筆諭戎矜倚馬,華堂留客看驚鴻。” 宋 張先 《天仙子·觀舞》詞:“驚鴻奔,風袂飄颻無定準。” 清 龔自珍 《霓裳中序第一》詞:“驚鴻起,素衣二八,舞罷老蟾泣。”
(3).借指體态輕盈的美女或舊愛。 唐 韋應物 《冬夜》詩:“晚歲淪夙志,驚鴻感深哀。” 明 唐寅 《題仕女圖》詩:“梅花蕭寺日斜時,驀見驚鴻軟玉枝。”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隻要在風濤影裡慰驚鴻,誰想在雲霄頂上終日困飛龍。”
“驚鴻”一詞的詳細釋義如下:
字面本義
指驚飛的鴻雁。這一用法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以鴻雁被驚飛時的輕盈姿态比喻洛神的優美體态。
比喻意義
經典引用
現代引申
含義類型 | 示例場景或用法 | 來源 |
---|---|---|
自然意象 | 驚飛的鴻雁 | 《洛神賦》 |
人體美學 | 女子輕盈的舞姿 | 漢典解釋 |
情感象征 | 借指舊愛或難以觸及的美好 | 陸遊詩詞 |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洛神賦》原文或宋代詩詞集。
《驚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美麗的一瞥或短暫的美好。它傳達出一種不經意間的驚喜或感動,如同看到一隻飛過的鴻鹄一般。
《驚鴻》的拆分部首是“鳥”,表示與鳥有關,而它的總共包含11個筆畫。
《驚鴻》一詞來源于《紅樓夢》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在小說中,驚鴻一瞥是形容賈寶玉首次見到林黛玉時的情景,其美麗短暫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為了這個詞語的代表含義。
《驚鴻》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驚鴻」。
古時候漢字寫作「驚鴻」,整體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1. 他們偶遇在街頭,她從他面前走過時,他被她那優雅的身姿所驚鴻一瞥。
2. 那個美麗的花園隻對參觀者開放一天,真是太可惜了,就像一個驚鴻而過的奇迹。
1. 驚鴻一瞥:形容美麗的瞬間或一次短暫的美好。
2. 驚鴻百度:形容美麗的事物數不勝數。
3. 驚鴻入夢:形容美麗的夢境中出現的意外驚喜。
美妙、絕美、短暫的美好。
平凡、普通、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