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頒白的意思、頒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頒白的解釋

須發半白。頒,通“ 斑 ”。《孟子·梁惠王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朱熹 集注:“頒與斑同,老人頭半白黑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隻見隔壁房裡坐了一個五十多歲的頒白婦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三:“﹝ 徐特立 ﹞一頭頒白的長發那麼紛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頒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詞彙,現多寫作"斑白"。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斑白"指頭發黑白相間,形容人年老的狀态,亦可引申為事物因時間流逝顯露的陳舊痕迹。該詞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其中"頒白"即指老年人。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

  1. 字形演變:"頒"本義為"大頭"(《說文解字》),後假借為"斑",二者在表示"雜色"含義時通用。現代規範字形作"斑白","頒白"屬于異形詞。
  2. 語音構成:普通話讀作bān bái,保留中古音韻特點,雙聲疊韻增強詞義表現力。
  3. 詞義延伸:除形容須發花白,還可比喻月光朦胧(如"月色斑白")或器物古舊(如"青銅斑白")。

該詞在權威文獻中的使用例證:

在語言學著作中,王力《同源字典》指出:"頒、斑同源,皆有雜色之義",這為詞義演變提供了學理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頒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說明:

一、基本釋義

“頒白”指須發半白,常用來形容年老的人。該詞中的“頒”是通假字,通“斑”或“班”,表示顔色駁雜、黑白相間。

二、出處與引證

  1. 經典文獻
    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朱熹在注釋中明确:“頒與斑同,老人頭半白黑者也”。
  2. 現代用例
    郭沫若在《洪波曲》中曾用“頒白”描述徐特立的形象:“一頭頒白的長發那麼紛披”。

三、相關辨析

四、補充說明

該詞強調年齡特征與外貌狀态,常與“孝悌”“養老”等主題關聯,體現傳統文化對尊老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寫法,可參考《孟子》相關章節及漢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罐子白麾百侶崩殒草制承溜聰慧黛煙淡粉盜獄德薄才疏地煞都座端架子斷壟多難興邦多情耳池訛言凡卉飛藿廢絕風能風絮分心挂腹鉜鏂趕缯船肱膂關拘漢經廠黑路黃喉蛇家肥僭奪浪道爛好人料物卵用鷄路絶人稀蔑殺謬愛女皇排球運動搴旗缲盆芹敬镕調容閱沙垅少正剩餘産品食蛇鼠書禀屬通竦擢素定太陽角罎子渥眷五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