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蚍蜉的意思、蚍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蚍蜉的解釋

[a species of big ant] 一種大螞蟻

詳細解釋

(1).大蟻。《禮記·學記》“蛾子時術之” 漢 鄭玄 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蟲耳,時術蚍蜉之所為,其功乃復成大垤。” 唐 孟郊 《吊盧殷》詩之四:“可憐無子翁,蚍蜉緣病肌。” 明 宋濂 《燕書》之十一:“夫王孫甝虪,獸也;伯趙,禽也;蚍蜉,蟲也,皆口不能言,冥頑不靈,其可服而制之者,奠心志寧嗜欲故也。”

(2).猶言小丑。常用作對敵人的蔑稱。 清 林則徐 《中秋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是時戰艦多貔貅,相隨大樹驅蚍蜉。” 袁鷹 《深深的懷念》:“那些逆時代車輪而動的小丑,妄想搖撼參天大樹的蚍蜉,人們對他們隻有憎恨、憤慨和唾棄。”

(3).輕視。 金 申萬全 《和陳舜俞詩》:“酌君安得如川酒,醉眼蚍蜉萬戶侯。”

(4).比喻微小的力量。 清 唐孫華 《寄題和州王氏五烈祠》詩:“ 石印山 頭烽火驚,孤城望援蚍蜉絶。”參見“ 蚍蜉援 ”。

(5).紫荊的别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花卉·紫荊》:“蚍蜉,火蟣。《爾雅翼》:芘芣,紫荊。春時開花,紫色,自根及幹連接甚密,有類蟣窠,故《爾雅》名蚍蜉,俗曰火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蚍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
    蚍蜉(拼音:pí fú)指一種體型較大的螞蟻,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常栖息于潮濕溫暖的土壤中,具有一定的毒性。

  2. 生物學特征

    • 形态:頭大,觸角發達,體色多為灰色。
    • 習性:既有社會化群居種類,也有單獨生活的種類。
  3. 比喻意義

    • 自不量力:常用成語“蚍蜉撼樹”形容力量微小卻試圖挑戰強大事物,如:“他這種蚍蜉撼樹的舉動,對事情的發展産生不了作用”。
    • 微小力量:古文中也比喻微薄之力,如“蚍蜉援”指微小的援助。
  4. 其他引申義

    • 蔑稱敵人:在文學作品中,可代指“小丑”或對敵人的蔑稱。
    • 植物别名:偶作植物名稱,如“錦葵”“紫荊”的别稱。

注意:部分資料提到蚍蜉為“白蟻的别稱”,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主流釋義仍以大螞蟻為主。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蚍蜉》的意思

《蚍蜉》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蝼蛄、蟬。蚍蜉用來比喻微小的小人物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蚍蜉》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蟲部,右邊是比部。它的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蚍蜉》最早源于《詩經·豳風·谷風》中的一句詩:“群蚍蜉、罔兩豕。”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漢字詞語。

繁體

《蚍蜉》的繁體字寫作「螵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蚍蜉》的寫法較為繁瑣,可以用「螵蛸」、「螵蠙」或者「螵蟲蜉蝣」等方式來表達。

例句

1. 他像個蚍蜉一樣不值一提。

2. 曆史車輪碾壓下,個人的力量如同蚍蜉撼樹般微不足道。

組詞

1. 蚍蜉撼樹

2. 蚍蜉戰象

3. 蚍蜉撲象

4. 細微如蚍蜉

近義詞

1. 蝼蟻

2. 細微

反義詞

顯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