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定貌。《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原憲 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衎然有自得之志。”《方言》第十三“衎,定也” 晉 郭璞 注:“衎然,安定貌也。”
(2).剛直貌。《隸釋·漢袁良碑》:“其節衎然忠臣之義。” 清 龔自珍 《海門光啬陳君祠堂碑文》:“﹝ 陳朝玉 ﹞稍長,衎然魁頎。”
“衎然”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安定、從容的樣子
根據《隸釋·國三老袁良碑》等文獻記載,“衎然”可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平和穩定的狀态,如“其節衎然”既可指品節剛直,也可引申為安泰自若的儀态。
剛直、堅毅的神态
在描述人物性格時,“衎然”側重表現剛正不阿的氣質,如《詩·小雅·南有嘉魚》中“衎然”與忠臣氣節相關聯,體現正直不屈的精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點。若用于描述心境或氛圍,多指安定;若用于品評人物,則偏向剛毅正直。
衎然(kǎn rán),是一個古代漢字,具有獨特的意義和詞源。下面将詳細介紹衎然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衎然的拆分部首為血,并且是一個四筆字。在底部的橫畫可以延伸出左右兩個長筆畫。
衎然是一個古代漢字,起源較為久遠。它的意義與“情感突然泛濫”有關,可以用來形容内心感受的強烈。
在繁體字中,衎然的寫法為「衎然」,依然保留了原來的部首和筆畫結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衎然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濫然」,血部的字形和現代相同,但底部的橫畫直接延伸到邊緣。
1. 他聆聽了那首深情的歌曲,内心頓時衎然起伏。
2. 意外的好消息讓她一下子衎然大悅。
1. 心情高漲
2. 歡欣鼓舞
3. 陷入沮喪
4. 内心平靜
1. 血脈贲張
2. 内心激蕩
3. 鬥志昂揚
1. 冷靜泰然
2. 漠然無動
3. 心情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