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衎然的意思、衎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衎然的解釋

(1).安定貌。《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原憲 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衎然有自得之志。”《方言》第十三“衎,定也” 晉 郭璞 注:“衎然,安定貌也。”

(2).剛直貌。《隸釋·漢袁良碑》:“其節衎然忠臣之義。” 清 龔自珍 《海門光啬陳君祠堂碑文》:“﹝ 陳朝玉 ﹞稍長,衎然魁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衎然(kàn rán)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含義承載着古典雅韻。根據權威漢語辭書及古籍用例,其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和適自得貌;舒悅安然之态

形容心境平和愉悅、舉止從容安適的狀态,蘊含身心和諧的意境。

例證:

《禮記·檀弓下》鄭玄注:“衎然,自得貌。”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衎然,安和也。”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1. “衎”的本義:

    《說文解字》釋“衎”為“行喜貌”,本指行走時歡悅之态(《說文·行部》),引申為安樂、和適。

  2. “然”的語法功能:

    作為形容詞後綴,表示“……的樣子”,強化狀态描述(如“怡然”“坦然”)。


三、古籍用例與語境

  1. 禮儀場景中的從容之态:

    《禮記·檀弓下》:“居處言語衎然。” 描述守喪期間言行仍保持平和得體,體現古禮對情感克制的推崇。

  2. 文學中的心境描寫:

    宋·王安石《祭沈文通文》:“衎然君子,德音不忘。” 以“衎然”贊其溫潤謙品性。


四、近義辨析

詞彙 側重維度 差異點
衎然 身心和諧 含行動與心境的雙重安適
怡然 單純情緒愉悅 不強調行為表現
泰然 面對變故的鎮定 突出處變不驚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3.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M].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王念孫. 《廣雅疏證》[M]. 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版本;現代辭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或 中華書局官網資源庫。)

網絡擴展解釋

“衎然”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 安定、從容的樣子
    根據《隸釋·國三老袁良碑》等文獻記載,“衎然”可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平和穩定的狀态,如“其節衎然”既可指品節剛直,也可引申為安泰自若的儀态。

  2. 剛直、堅毅的神态
    在描述人物性格時,“衎然”側重表現剛正不阿的氣質,如《詩·小雅·南有嘉魚》中“衎然”與忠臣氣節相關聯,體現正直不屈的精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點。若用于描述心境或氛圍,多指安定;若用于品評人物,則偏向剛毅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阿奴百卉含英卑庳辯斷剝極必複不可言側重愁訴瞅粘村哥裡婦鰐浪礬水飛啟風采府曹管壁合瑞紅蓮幕護邊狐精豁落僭越挍計驚險片撅撒康衢謠攬轉累計嶙嶙留言貓冬目睹扒犁陪隨胼攣樵舟氣力起卧器藴三壬三灑山梨閃落閃試生烹使錢霜蓋順過飾非順欲索盧桃紅柳綠條屬阘宂玩弛完給灣澴鏏鼎下列縣罄小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