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見的意思、識見的詳細解釋
識見的解釋
見解;見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栖逸》:“ 郗尚書 與 謝居士 善。常稱:‘ 謝慶緒 識見雖不絶人,可以累心處都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某人在涵養上用功,某人在識見上用功。” 吳組缃 《山洪》十七:“自己為什麼也和他們一樣沒識見呢?”
詞語分解
- 識的解釋 識 (識) í 知道,認得,能辨别:識辨。識破。識相(刵 )。識途老馬。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識 (識) ì 記住:博聞強識。 标志,記號。 筆畫數:;
- 見的解釋 見 (見) à 看到:看見。罕見。見微知著。見義勇為。見異思遷。 接觸,遇到:怕見風。見習。 看得出,顯得出:見效。相形見绌。 (文字等)出現在某處,可參考:見上。見下。 會晤:會見。接見。 對事物觀
網絡擴展解釋
“識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 知識見聞:指通過學習和經曆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強調廣博性。例如“識見廣泛”。
- 見解與見識:表示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判斷力,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深度。如“富識見”“卓越的識見”。
二、出處與演變
- 古籍記載: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描述謝慶緒“識見雖不絶人”。
- 後世用法: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提到“識見用功”,進一步強化其與思想深度的關聯。
三、用法與例句
- 作主語:如“識見是領導者的重要素養”。
- 作賓語:如“商道清歎服她的識見”。
- 文言色彩: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境,如“躬行實踐為先,識見言論次之”。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見識、見解、學識()。
- 區别:“識見”更強調綜合性的認知能力,而“學識”偏重理論知識積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見
《識見》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表示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識見》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言和見。其中,言是表示語言、談論的部首,見是表示看、觀察的部首。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識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這個詞在《荀子·儒效》一書中就有使用,意思是指人們對事物正确的理解和判斷能力。
繁體
《識見》的繁體字為「識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識見」一詞的書寫稍有不同。在古文中,「識」的上方會加上草字頭,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文化有關,而「見」的上方則會加上一個長點,表示觀察、看到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識見非常獨到,常常能夠給予我們新的思考角度。
2. 這個問題需要更多的學識和豐富的識見來解決。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識别、自見、異見。
近義詞:認識、見解、觀點。
反義詞:無知、糊塗、愚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