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百的意思、五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百的解釋

(1).古代在官輿前導引的役卒。《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從求之,五百不敢違。” 李賢 注引 韋昭 《辯釋名》:“五百,字本為‘伍’。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中以驅除也。”

(2).執杖行刑。《後漢書·文苑傳下·祢衡》:“ 衡 言不遜順…… 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李賢 注:“五百,猶今之問事也。”《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五百撾 胡 。”《續通典·職官十五》:“五百本為執楚導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後皆無此職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百"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數詞本義

"五百"表示數量級為5×10²的整數,屬于十進制計數體系中的基本單位組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數字‘五’和‘百’組合成的數目,即5個100相加的結果",常見于數學運算和數量描述場景,如"五百米賽跑""五百克重量"。

二、古代官職考據

漢代典章制度中特指基層吏員,《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記載:"五百"為郡縣屬吏,職掌儀衛導從,位列卒史與遊徼之間。該稱謂源自《後漢書·輿服志》"車前伍伯"的儀仗制度,後演變為對衙役班頭的代稱。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十五》詳述其職能演變過程。

三、佛教文化引申

在宗教語境中特指修行成就者群體,《佛學大詞典》載明"五百羅漢"指釋迦牟尼佛入滅後,首次集結經藏的五百位比丘。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壁畫及杭州靈隱寺羅漢堂均存相關藝術遺存,體現該概念的宗教藝術價值。

四、文學修辭應用

作為概數使用時帶有誇張修辭效果,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天台四萬八千丈"式的數量強化手法。現代漢語中延續這種修辭傳統,形成"五百年前是一家"等強調淵源關系的俗諺,《中華俗語大辭典》收錄此類表達達17處。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中華書局曆史文獻研究中心、中國佛教協會文化研究所等權威機構公開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五百”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古代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官職或役卒

  1. 官輿前導引的役卒
    指古代官員出行時負責開道、驅除障礙的差役。據《後漢書》記載,其名稱源于“伍伯”,其中“伍”意為“當”,“伯”意為“道”,即引導官員在道路中通行。

  2. 軍隊或戶籍管理職官
    在軍隊中,“五百”指五人一伍的領導者(類似伍長);在戶籍管理中,則指負責五戶為一伍的管理者。

二、執杖行刑者

指古代負責執行杖刑的差役,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後漢書·祢衡傳》提到祢衡因言辭不遜被“五百”責打,此處“五百”即刑吏。

其他引申含義

補充說明

該詞在唐代以後逐漸消失,相關職能被其他職位替代。需注意,其讀音在部分文獻中标注為“wǔ bó”(如《國語辭典》),但現代多讀作“wǔ bǎi”。

别人正在浏覽...

邊鹽冰錐補察不乏其人捕風不是怅觸抽回畜財炊火次宴大器豆重榆瞑佛羅裡達半島佛土更老孤檠回去灰燧恢遠火畜江西詩派較箸節構桀異錦绶金湯之固蠲烝蠲紙局分饋爨饋糧勞愛魯姑棄子鹿角菜铓鋒耄期梅花鹿冥津鳥曆娉會評語青瑣門齊雲荃荪辱仕商周沙子玉朔塗送葬掏火讨說聽而不聞體虱土地無動于中五京獻鸠小箛狹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