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easure]∶珍貴的器物
(2) [great talent]∶指能擔負重任的人
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管子·小筐》
大器晚成
将來必成大器
(1).寶器。《左傳·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 魯國 ,鎮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辭玉。” 杜預 注:“大器,圭璋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初, 轅頗 為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有餘,以為己大器。” 杜預 注:“大器,鐘鼎之屬。”
(2).喻重要的事物。《後漢書·公孫述傳》:“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廢也。” 唐 司空圖 《文中子碑》:“道,制治之大器也。”
(3).《莊子·讓王》:“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 成玄英 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貴易奪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因以大器比喻國家、帝位。 宋 歐陽修 《英宗遺制》:“朕蒙先帝之遺休,荷高穹之眷命,獲主大器,于茲五年。”《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自陛下嗣守元符,體臨大器,聖神獨斷,謀諫莫從。”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文定公》:“ 雍正 中, 廉王 允禩 ,貝子 允禟 以覬覦大器, 世宗 命諸大臣議其罪。”
(4).比喻有大才、能擔當大事的人。《管子·小匡》:“ 管仲 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為長歌》:“卻愁清逸不幹時,高蹤大器無人知。”《醒世恒言·吳衙内鄰舟赴約》:“ 吳衙内 青年美貌,學問廣博,許多好處,将來必是個大器。” 郭沫若 《蒲劍集·青年喲,人類的春天》:“我們對于青年應該充分地給以營養資料,不時地對于外來災害加以防護,讓其自然發展,那他一定是可以成為大器的。”
(5).指天。《易·乾》“時乘六龍以禦天” 三國 魏 王弼 注:“乘變化而禦大器。” 孔穎達 疏:“大器,謂天也。”
“大器”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隨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五類:
1. 珍貴器物(本義)
原指象征權力或禮儀的貴重器具,如圭、璋、鐘、鼎等。例如《左傳》記載“重之以大器”,杜預注中明确将大器解釋為鐘鼎類器物。
2. 指傑出人才(常用義)
比喻能承擔重任或成就大業的人。如《管子》稱管仲為“天下之賢人,大器也”。現代常用“大器晚成”形容人才曆經磨煉後取得成就,如“此子将來必成大器”。
3. 代指國家或帝位(政治隱喻)
《莊子》以“天下,大器也”比喻國家政權,宋歐陽修《英宗遺制》中“獲主大器”則特指皇位。
4. 重要事物的象征(抽象引申)
如《後漢書》稱兵器為“帝王之大器”,唐代司空圖則将“道”視為治國大器。
5. 特殊語境中的擴展含義
極少數文獻将大器引申為“天道”,如王弼注《易經》時提到“禦大器”即指駕馭天道,但此用法較罕見。
語言演變特點:
從具體器物到抽象概念的演變軌迹清晰,如“鐘鼎→人才→國家”的隱喻擴展過程,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文化思維模式。當代使用中,“人才”義項已成為最普遍的用法。
“大器”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意指具有大方、寬廣胸懷以及高度智慧的人或物。這個詞常用來形容那些能夠勝任重要事務或擔負重任的人才或物品。
“大器”的部首是“大”,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大小、寬廣等含義。在漢字中,“大”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存在,可以單獨使用或作為部首出現。整個漢字“大器”總共有10個筆畫。
“大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大器”。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漢字“大器”的寫法可以有一些變體。例如,在篆書中,它的寫法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能夠識别出是“大器”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大器”的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器,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領導能力。
2. 這把劍的設計精美且堅固,是一件真正的大器。
3. 他以其大器的胸懷和智慧,赢得了衆人的尊敬。
4. 擔任這項任務需要一個大器的人來完成。
以下是一些與“大器”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大器晚成、大智大勇
近義詞:大度、寬容、傑出
反義詞:小肚雞腸、瑣碎、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