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期的意思、耄期的詳細解釋
耄期的解釋
高年。《書·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 孔 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言己年老,厭倦萬機。”《孔子家語·觀鄉射》:“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不亂者,在此位也。” 清 姚鼐 《張貞女傳》:“行必久而後信,女子固然;非耄期不亂者,曷以為士乎哉?”
詞語分解
- 耄的解釋 耄 à 年老, * 十歲的年紀:老耄。耄耋之年。 昏亂。 筆畫數:; 部首:耂; 筆順編號:
- 期的解釋 期 ī 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定期。限期。期限。學期。 量詞,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斂無期求索無度”。 必,決定:“期死,非勇也”。 〔
網絡擴展解釋
“耄期”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高齡階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拼音:mào qī(注音:ㄇㄠˋ ㄑㄧ)。
- 釋義:指高年,特指八九十歲至百歲的老年階段。該詞源自《尚書·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孔傳注釋為:“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
年齡劃分
- 耄:古稱80至90歲為“耄”。
- 期(頤):指百歲老人,即“期頤之年”。
- 組合含義:合稱“耄期”時,泛指年老體衰的高齡階段()。
用法與語境
- 經典引用:如《孔子家語·觀鄉射》中提到的“耄期稱道不亂者”,強調年邁仍保持德行()。
- 文學用例:清代姚鼐《張貞女傳》用“耄期”形容人至晚年仍堅守節操()。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耄耋(指老年)、期頤(專指百歲)。
- 文化背景:古代常用此類詞彙表達對長者的尊重及對衰老的自然認知()。
注意
部分資料将“耄期”列為成語,解釋為“年老體衰的時期”(),但傳統文獻中更側重其“高年”的客觀描述,而非直接強調衰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耄期》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表示人年老,年齡已經較大的階段。它的拆分部首是耳(部首:耳)和其乃(部首:氣),總共有16個筆畫。《耄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背景中。
在繁體漢字中,《耄期》的寫法為「耄期」。
在古代時期,人們對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差異。根據研究,早期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一些細微的變化。然而,由于古代的文字材料有限,我們很難準确地了解《耄期》在古代的寫法,因此這方面的資料比較缺乏。
以下是關于《耄期》的一些例句:
1. 他已經過了耄期,但仍然有着健康的體魄和銳利的思維。
2. 耄期的人需要更多的照顧和關愛。
3. 雖然已到了耄期,但她依然保持着年輕的心态。
一些與《耄期》相關的組詞包括:耄耋、耄耋之年、耆耄等。
《耄期》的近義詞主要有:老年、晚年、年邁、年老等。
《耄期》的反義詞可以是:青年、壯年、中年等。
通過對《耄期》這個詞的解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這些知識有助于我們擴展詞彙量和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