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司春之官。《樂府詩集·隋五郊歌·角音》:“龍精戒旦,鳥曆司春。”
(2).曆書。 唐 白居易 《禽蟲》詩之一:“疑有鳳凰頒鳥曆,一時一日不參差。”
“鳥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負責掌管春季事務的官職,與季節更疊相關。例如《樂府詩集·隋五郊歌·角音》中記載:“龍精戒旦,鳥曆司春。”。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自然節令的重視,通過官職設置來協調農事與天時。
泛指記錄時間、節氣等信息的曆法工具。唐代白居易在《禽蟲》詩中寫道:“疑有鳳凰頒鳥曆,一時一日不參差。”,此處以“鳥曆”代指曆書,暗含對自然規律的拟人化想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樂府詩集》、白居易詩作及相關古代曆法研究。
《鳥曆》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虛假的曆法或者不準确的時間計算方式。
《鳥曆》的部首是“鳥”字的“鳥”部,共有4畫。
《鳥曆》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說法。根據古代人們對鳥兒的行為、遷徙和聲音的觀察,他們曾試圖通過鳥的活動來預測季節變化、天氣情況和吉兇禍福。然而,這種預測方式并不準确,因此形成了“鳥曆”這一成語。
《鳥歷》是《鳥曆》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鳥曆》一詞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查證。
1. 這個算命師用的是《鳥曆》,不可信。
2. 我們不能再相信這種虛假的《鳥曆》了。
組詞有:鳥類、鳥巢、大鳥、鳥瞰等。
近義詞有:虛僞的曆法、假日曆、錯誤計時等。
反義詞有:準确的曆法、精确時間計算、正規日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