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周的意思、商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周的解釋

《左傳·桓公十一年》:“師克在和,不在衆。 商 周 之不敵,君之所聞也。”後用“商周”比喻兩者難以匹敵。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下:“ 惠休 淫6*靡,情過其才,世遂匹之 鮑照 ,恐 商 周 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商周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商周”一詞的含義需結合語境分兩類解釋,以下是詳細說明:

一、朝代合稱(商朝與周朝)

  1. 時間範圍與曆史地位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國首個有确切文字記載的朝代,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曆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約790年)。商朝被周武王推翻後,周朝建立,标志中國進入封建制度成熟期。

  2. 政治制度差異

    • 商朝:以王權為核心,商王兼具政治與宗教領袖身份,通過祭祀鞏固統治,并實行分封制雛形。
    • 周朝:完善分封制與宗法制,推行禮樂制度,奠定儒家文化基礎,提出“天命觀”強化王權合法性。
  3. 文化成就

    • 商朝:甲骨文為漢字源頭,青銅器(如後母戊鼎)代表工藝巅峰。
    • 周朝:《周禮》規範社會秩序,金文發展成熟,百家争鳴始于東周。

二、詞語引申義(非朝代)

比喻用法
源自《左傳·桓公十一年》:“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 意為商與周實力懸殊,後引申為“兩者難以匹敵”。例如南朝鐘嵘《詩品》中“恐商周矣”即用此意。

三、擴展說明

商周時期(含西周、東周)是中國青銅文明高峰,也是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關鍵階段。若需了解具體曆史事件(如牧野之戰、盤庚遷殷),可查閱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商周》的意思

《商周》是指商朝和周朝兩個曆史時期的合稱。商朝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以王朝制度為基礎的國家,它的統治中心是商丘,曆時約500年。周朝是商朝的後繼者,是中國曆史上最為長久的一個王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共曆時約800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商周》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商"字的部首是"亠",筆畫數為6;"周"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6。

來源

《商周》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在曆史上,商朝是中國最早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而周朝是商朝的後繼者。因此,《商周》這個詞就用來表示商朝和周朝兩個曆史時期的合稱。

繁體

《商周》的繁體字形分别是"商"和"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商"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一緻。"周"字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其上方多有附加的筆畫。

例句

1. 我們正在研究《商周》時期的曆史文化。

2. 這部電影展現了《商周》兩個時期的社會風貌。

組詞

商人、商貿、商店、商量等

近義詞

周商、商代周朝

反義詞

商周以外的曆史時期,如春秋戰國、秦代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