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劍等的尖端。比喻銳氣。 清 孫雨林 《皖江血·剖心》:“儂怎甘心自銼鋩鋒,儂怎甘心自銼鋩鋒,説什麼英雄有種!”
铓鋒(máng fēng)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铓”與“鋒”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特指兵器銳利的尖端或鋒芒,常帶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象征意義。其釋義如下:
本義
指刀、劍等兵器最銳利的部分,即刃尖或鋒芒。
例: “刀光閃爍,铓鋒所向,寒氣逼人。”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23頁。
引申義
比喻言辭、筆鋒或氣勢的尖銳犀利。
例: “其文如铓鋒,直指時弊。”
來源參考: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876頁。
二字同義複用,強化“銳利尖端”的意象,多見于唐宋詩文。
來源參考: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432、521頁。
唐代詩人王維《老将行》中“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雖未直用“铓鋒”,但後世評注常以“铓鋒”形容此類劍氣逼人的意象。
來源參考: 《全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卷三“王維詩注”。
定義:“兵器的鋒芒;泛指銳利的尖端。”
釋義:“刀劍之鋒刃。”
注:“铓,同‘芒’,刃端;鋒,兵刃銳處。”
參見:
“铓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學作品。
抱頭大哭纏擾稱是宸廑辰牌晨早崇本串掇傳襲村豪瘅疾豆火凡胎濁體富奸幹贶合表河海大學狠突畫癖唿唿藿蠋艦船交詈聚唾角氣借救汲古閣本精神渙散抗震臘八米燎祡栗密羅唣麻雀曚曚免徒複作穆王年輕鳥書潛狙敲訂輕黠秦餘望蘧甯耎弱襹襹斯高宿娼讨臊塌冗體知頭篙偉績豐功蕪城無析霞窗襄樣節度仙霞關西方世界薪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