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家之委曲求全與清靜無為的主張。《管子·侈靡》:“不方之政,不可以為國;曲靜之言,不可以為道。” 郭沫若 等集校:“此斥道家者言。道家主靜,主無為,主恬淡,主‘曲則全’。”一說,即曲屈,不正直。見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二》。
“曲靜”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曲靜”指道家主張的委曲求全與清靜無為的思想,強調以柔克剛、順應自然的态度。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态度溫和、心境安甯”的謙和狀态,可能為詞義的擴展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或不同學者的解讀,可參考《管子》及郭沫若、于省吾的相關研究。
曲靜(qū jìng)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景色宜人、安靜幽美。
曲靜的部首是“曰”和“青”,部首“曰”表示日子,部首“青”表示顔色。曲靜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
曲靜的筆畫數為12劃,寫法較為複雜。首先寫“曲”的四劃,然後寫“靜”的六劃,總共為十個劃。其中“曲”字的筆畫是3-2-3-4,而“靜”字的筆畫是2-1-3-1-2-1。
曲靜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文人雅士,用來形容山水之美或安靜之境。它以減去嘈雜喧嘩之意,表達了甯靜、宜人之景象。
在繁體字中,曲靜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曲靜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在古漢字中,“曲”字的寫法為“曲”字的上半部分加上一個“小曲”字旁,而“靜”字的寫法為“青”字的下半部分加上一個“青”字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句子中使用到曲靜這個詞:
與曲靜相關的組詞有:曲線、曲折、靜心、甯靜等。
曲靜的近義詞包括:幽靜、寂靜、清靜。
曲靜的反義詞包括:喧鬧、嘈雜、吵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