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沙石等築成的堤岸。《吳越備史》卷一:“初定其基,而江濤晝夜衝激,沙岸闆築不能就。”《宋史·河渠志七》:“去歲海水泛漲,湍激橫衝,沙岸每一潰裂,常數十丈。” 元 黃溍 《佘山》詩:“春雲牢落鴈無聲,沙岸參差石有稜。”
(2).沙灘。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野曠沙岸浄,天高秋月明。” 清 黃景仁 《後觀潮行》:“海風捲盡江頭葉,沙岸千人萬人立。”
“沙岸”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沙石築成的堤岸
指用沙土、石塊等材料人工修築的堤岸,主要用于防洪或穩固水域邊界。例如《吳越備史》記載:“沙岸闆築不能就”,說明其工程特性。
自然形成的沙灘
指由松散泥沙堆積而成的海岸或河岸,常見于平原地形被海水或河流改造的區域,如電白沙岸(190公裡海岸線中有69公裡為沙岸)。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地理案例,可參考、2、4的原始内容。
沙岸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體邊緣的由沙子構成的堤岸,常見于沙灘、河岸等地。它是自然界的一種地貌特征,也是人們喜愛的旅遊勝地。
沙岸這個詞的部首是氵(水部),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7畫(沙)和8畫(岸)。
沙岸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沙”和“岸”兩個字組成。在繁體字中,沙岸的寫法仍然保留。
在古代漢字中,沙岸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1. 遊客們沿着沙岸散步,感受着海風和浪花的拂面。
2. 黃昏時分,夕陽的餘輝在沙岸上投下絢麗的光影。
沙灘、沙漠、沙地、沙丘、岸邊、海岸、堤岸
海灘、湖岸、江岸、河灘
懸崖、岩石、泥灘、泥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