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retched fellow] 舊稱貧寒的讀書
舊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代稱士流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説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驗,比于醋而更驗,故謂之焉。或雲:往有士人,貧居 新鄭 之郊,以驢負醋,巡邑而賣,復落魄不調。邑人指其醋馱而號之。 新鄭 多衣冠所居,因總被斯號。亦雲: 鄭 有 醋溝 ,士流多居。其州溝之東,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為四説皆非也。醋,宜作‘措’,正言其能舉措大事而已。”《類說》卷四十引 唐 張鷟 《朝野佥載》:“ 江陵 號衣冠藪澤,人言琵琶多於飯甑,措大多於鯽魚。”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 太祖 曰:‘安得宰相如 桑維翰 者,與之謀乎?’ 普 對曰:‘使 維翰 在,陛下亦不用,蓋 維翰 愛錢。’ 太祖 曰:‘苟用其長,亦當護其短。措大眼孔小,賜與十萬貫,則塞破屋子矣。’”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讀書的功名須奮發,得志呵做高官,不得志呵為措大。” 清 青城子 《志異續編·陳自明》:“酸措大正氣逼人,妾不願近。” ********* 《她是一個弱女子》四:“還有天才、學問等也是空的,不過是窮措大在那裡吓人的傲語。”
“措大”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舊時對貧寒讀書人的稱呼,通常帶有輕蔑或調侃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措大”是古代對貧寒讀書人的貶稱,融合了經濟狀況、性格特點和社會評價,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措大》是一個常用于中國大陸地區的俚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行為舉止有些粗糙、言談過激或者自以為是的人。這個詞有點貶義,有時也可用于戲谑、調侃等場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措大》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措”屬于手部部首,它是由手的象形寫法組成的。第二個字“大”屬于一般部首,它是由人的上半身形狀構成的。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措大》這個詞的來源尚未有确切的文獻記載。但一般認為,這個詞是逐漸形成于中國大陸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常用它來調侃那些言行過火的人,或者形容自傲自大的人。
繁體字:《措大》的繁體字寫作「措大」,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特定的規定《措大》這個詞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結構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例句:他真是個措大,總是胡言亂語。
這個人自诩為天才,但在我眼裡隻是個無知的措大。
組詞:措施、措手不及、大事、大手大腳
近義詞:吹牛、嚣張、自負
反義詞:謙虛、低調、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