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亢的意思、論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亢的解釋

論調高亢。《魏書·常景傳》:“論亢匪久,人鹹敬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論亢”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
    指論調高亢,強調語言或觀點表達時的高傲、激昂态度。該詞最早見于《魏書·常景傳》中“論亢匪久,人鹹敬忌”的記載,體現了對強勢言論的描述。

  2. 構成分析

    • 論:表示議論、評價(如《左傳》中“論亢”被引申為對傲慢者的批評);
    • 亢:原指“人頸的前部”(象形字),後引申為高(如《莊子》中“亢鼻者”)和高傲(如《三國志》中“議論亢直”)。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言辭激烈或性格剛直的表現,例如:“其議論亢直,皆此類也”(《三國志·杜恕傳》)。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描述辯論中的強勢立場或文章風格的高亢基調。

  4. 注意争議點
    部分資料提到“論亢”是成語并關聯《左傳》,但權威典籍中未明确标注其為成語,可能為釋義擴展或誤傳,建議結合具體文獻使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查閱《魏書·常景傳》或《莊子·人間世》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亢(kàng)的意思

《論亢》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離騷》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亢指的意思是“高聲”,在《離騷》中描述了作者屈原的心情焦躁不安、激動激昂的情緒。

亢的部首和筆畫

亢的部首是亠,表示關于人頭部的意思。

亢的總筆畫數為七畫,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漢字。

亢的來源

亢源于古代甲骨文,最早用作地名,後用作形容詞,表示高亢、激動的狀态。

亢的繁體

亢的繁體字為“亢”,和簡體字形狀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受文字演變的影響,亢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篆書、隸書等,形狀略有變化。

亢的例句

1. 心情亢奮,激情四溢。

2. 屈原心情亢奮,狀況萬分。

3. 他的聲音亢亢地高了起來。

亢的組詞

亢奮、亢旱、亢龍有悔、亢迫、亢禽之熱等。

亢的近義詞

激動、激昂、興奮、興高采烈。

亢的反義詞

冷靜、平靜、淡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