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吵鬧;嘈雜。《西遊記》第八三回:“那獃子便莽撞起來,高聲叫道:‘當頭還要我 老豬 !’天王道:‘不須囉噪,但依我分擺。’”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立局》:“局必距鎮集稍僻,庶差使不得入局揀馬,緻滋囉噪。”
(2).猶打擾。 明 湯顯祖 《紫箫記·納聘》:“他還要三五頓夜飯喫,要囉噪你。”
“啰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形容聲音喧鬧或喋喋不休
指人說話聲音大、重複啰嗦,或環境嘈雜吵鬧。例如形容他人話多且無重點,或場景喧嘩令人煩躁()。
表示打擾、煩擾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打擾”,帶有幹擾他人安甯的意味( )。
喧鬧義:
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西遊記》第八十三回:“那呆子便莽撞起來,高聲叫道……天王道:‘不須啰噪!’”此處指避免喧嘩争執( )。
打擾義:
明代湯顯祖《紫箫記》提到“啰噪你”,即指打擾對方()。
啰噪是指指人言多而缺乏條理、雜亂無章地說話或喧鬧不安的行為。形容有些人愛唠叨、喜歡說話不停且毫無條理。
啰(luō):由口部和羅部組成,共6畫。
噪(zào):由口部、曷部和口部組成,共17畫。
啰噪是中國漢字創造的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文化。它的繁體字形為「囉噪」。
在古代,「啰噪」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啰的古字形為「囉」,噪的古字形為「譟」。這些古字形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
1. 他老是嘴上唠叨,真叫人啰噪不已。
2. 班上有個同學特别喜歡講故事,總是啰噪個不停。
1. 啰唆:形容人愛唠叨、說話事無巨細。
2. 噪音:指刺耳、喧鬧的聲音。
3. 噪聲:類似噪音,常指引起不適或幹擾的聲音。
1. 喋喋不休:指人話多而連綿不絕。
2. 唠叨:形容人說話啰嗦、綿長。
3. 喧鬧:指聲音大而雜亂,喧嘩。
1. 安靜:指沒有聲音或噪音,環境十分恬靜。
2. 清淨:指甯靜沒有嘈雜聲音。
3. 謙靜:形容人言談舉止恬靜有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