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發的意思、問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發的解釋

判決發配。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八》:“令被害人捧牌告首,官即參奏革職,皂隸問發邊衛充軍,庶可以少息此風。”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拟》:“雜徒罪以下,納贖者稱問結,發配充軍為民者,稱問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發”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語素角度分析。“問”表示詢問、查究,《說文解字》釋為“訊也”,《王力古漢語字典》标注其本義為有目的的探詢行為;“發”作動詞時指顯現、啟動,《漢語大詞典》列舉其二十餘種義項,此處取“開啟、顯現”義,如《論語·為政》中“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的用法。

組合後,“問發”在古漢語語境中多指通過質詢方式引發事理,如宋代司法文獻中“問發案卷”指通過審訊啟動案件處置流程,該用法見于《宋刑統》的訴訟程式記載。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特定領域如法律文書中仍保留“問發傳票”等專業表述,指向通過法定詢問程式啟動司法行動。

該詞的語法特征體現為連動結構,兩個動詞構成承接關系。在聲韻方面符合中古漢語“問”屬問母文部,“發”屬幫母月部的音韻搭配規律。需要注意與同音詞“紋發”(指毛發紋理)作語義區分,避免理解偏差。

網絡擴展解釋

“問發”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文獻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判決發配(主流含義)
    這一含義源于明清時期的法律文書,指對罪犯進行審判後發配至邊遠地區服役或充軍。例如:
    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八》記載:“皂隸問發邊衛充軍”;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問拟》也提到“發配充軍為民者,稱問發”。
    其中“發”指“發配”,即古代流放刑罰的一種()。

  2. 詢問原因并追究責任(非主流解釋)
    部分網絡詞典将其解釋為“追問事件原因并追責”(),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現代誤讀或引申義。

使用建議:在閱讀古代司法文獻或曆史材料時,“問發”應優先理解為“判決發配”;若需引用“追責”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并謹慎驗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筆形缽昙摩羅伽大寶不顯山,不顯水長江中下遊平原朝衙頂批地域獨樂耳目長肥腸滿腦膚腠棍團棍子含景颢天淮雨皇民昏墨活着建柏賤輩嬌皮嫩肉節限矜動金脍激肅吉喜卷帙浩繁訣奧堪堪科頭圓子墚地理兵陵阪令辭爐爐匠碌碌無奇賣青馬将牌曼嘯奶奶平襍器币器世儒彥生一石井守常疏捕孫弘苔脯讨分曉痛愍屯嘯望祀問絹無諸見糧閑園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