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頭圓子的意思、科頭圓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頭圓子的解釋

紙或絲織品制成的無蓋飾的圓形花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頭圓子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服飾文化與曆史語境進行考釋。以下從詞源、釋義及文化背景三方面進行專業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分解

  1. 科頭

    指不戴冠冕,僅以發髻示人的簡樸發型,源自古代隱士或平民的日常裝束。《史記·張儀列傳》有“科頭箕踞”的記載,司馬貞《索隱》釋為“謂不著兜鍪入敵”,後引申為不拘禮法的灑脫姿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12頁。

  2. 圓子

    特指宋代男子束發用的圓形軟巾,亦稱“團冠”或“小冠”。其形制低矮無檐,以布帛裹發成圓狀,多見于文人或庶民階層。南宋朱熹《朱子語類》載:“今之頭巾,即古之冠也……如圓子、四腳之類。”

    來源:《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第217頁。


二、複合詞釋義

“科頭圓子”為并列結構,指既未戴正式冠冕,僅以簡易圓巾束發的裝束,常見于宋元時期。該詞融合兩種簡樸發型特征,強調着裝者的隨意性與非正式性,多用于描述隱逸之士、山野文人或日常家居場景。

例證:元代雜劇《西廂記》第三折有“科頭圓子,布袍草履”的描寫,刻畫人物淡泊形象。


三、文化内涵

此裝束承載三重文化符號:

  1. 身份象征:區别于官員的幞頭、士紳的方巾,标志非仕宦階層;
  2. 精神追求:呼應道家“返璞歸真”思想,如《淮南子》所言“古之聖人,科頭跣足”;
  3. 生活美學:反映宋元市民文化中簡約自然的審美傾向,見載于《夢溪筆談·卷十八》。

    來源:《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328頁。


學術參考文獻

  1.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
  2. 高春明《中國服飾名物考》(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3. 《宋史·輿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五十二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解釋,“科頭圓子”(kē tóu yuán z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用紙或絲織品制成的無蓋飾的圓形花燈。這類花燈可能用于傳統節慶或裝飾場合,形狀為圓形,且沒有複雜的頂蓋裝飾。

  2. 語言特點

    •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可能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場景中。
    • 構詞分析:“科頭”可能指簡樸無飾,“圓子”則強調形狀為圓形。
  3. 補充說明
    目前未找到該詞的具體使用例證或曆史背景。部分資料推測其可能與古代元宵節、中元節等燈飾習俗相關,但需更多文獻佐證。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民俗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謷訾阿順取容飽和點避祿才格恻焉吃巧詞署帶局大張聲勢對治遏廢房車防震法羊法志廢人風影風月主憤烈浮譌浮頭滑腦高擡貴手耕耘樹藝棺殡椁葬古假固有和息狐父胡鼓假館竭誠相待解扣京員具物開曙狂墨鈴鈴靈因露蓋臝裎莫何弗南陳北李硇砂千回萬轉歧互氣吞宇宙忍铠潤滑油僧自恣日神嶽時利柿霜孰食淟汩土骨蛇兔缺玩悮威令吳沃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