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意思、長江中下遊平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江中下遊平原的解釋

中國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中國淡水湖最集中地區,河網稠密,有“水鄉澤國”之稱。中國重要農業基地,著名的“魚米之鄉”。沿江為中國重要工業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中國東部一片廣闊而重要的沖積平原,其名稱具有明确的地理指向性,可從漢語詞典及地理學角度作如下解釋:

一、 名稱釋義與地理範圍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一個複合地理名詞。

二、 形成過程與地貌特征 該平原是典型的沖積平原,其形成主要依賴于長江及其支流(如漢江、湘江、贛江等)攜帶的巨量泥沙。在河流流速減緩的中下遊地區,泥沙不斷沉積,曆經漫長地質年代的堆積,逐漸塑造出這片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河網密布、湖泊衆多的平原地貌。平原上廣泛分布着肥沃的沖積土和湖積土 。

三、 核心地理與經濟意義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中國自然條件最優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1. “魚米之鄉”: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其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水稻、棉花、油菜籽、淡水魚等農産品生産基地之一 。
  2. 水陸交通樞紐:長江“黃金水道”縱貫東西,衆多支流和人工運河(如京杭大運河)交織成網,構成發達的水運系統,輔以密集的鐵路和公路網,交通極為便利。
  3. 經濟核心地帶:該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密集,彙聚了上海、南京、武漢、杭州、合肥、長沙、南昌等重要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如鋼鐵、汽車、機械、化工、紡織)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據核心地位 。
  4. 生态調節功能:區域内的大型湖泊(如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在調節長江洪水、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面臨的挑戰 該平原也面臨洪水威脅(需依賴堤防和水利工程)、湖泊萎縮、濕地減少以及城市化、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等挑戰,其可持續發展依賴于有效的生态保護和綜合治理。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 地理學卷:提供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标準地理定義、範圍及基本特征概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相關研究文獻:提供關于平原形成機制、地貌演化、區域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支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3.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官方網站及出版物:提供長江流域治理、防洪抗旱、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權威信息,涉及平原的水利與生态問題。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4. 相關省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地方志與地理志:詳細記載各組成部分(如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等)的具體地理、曆史與經濟狀況。

網絡擴展解釋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遊沿岸帶狀平原,地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7省市,總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與組成

二、自然特征

  1. 地形地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0-50米,河網密布,湖泊衆多(如鄱陽湖、洞庭湖),素有“水鄉澤國”之稱。
  2. 氣候與土壤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土壤以沉積土和黃土為主,富含有機質,適宜農業。

三、經濟與戰略地位

  1. 農業
    中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産基地,水稻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被譽為“魚米之鄉”。
  2. 工業與交通
    沿江分布鋼鐵、機械、化工等工業,南京、武漢等城市為經濟核心。水陸交通發達,長江航道與鐵路網交織。
  3. 區位優勢
    位于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T”字形戰略交彙處,對全國經濟發展具有樞紐作用。

四、别稱與意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5、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鼇極阿僧祇百祀避礙檦枺不涯拆牆腳大舌頭大主東阙逗落翻風滾雨凡醫分心勞神鵩舍鋼包高枕無憂貴途海子很觸後相懷金拖紫回戈講經説法鑒空衡平霁野巨唐狼狽不堪聯娟岷江民謠抹鄰内令霓帔般桓破心千生诮斥其高青衣神秋骨辱殘韶運沈痛食不兼味殊塗同歸肅駕宿疚探本窮源貪幸陶子天丁佻佞偷工減料駝背蟲挽角相呴相濟小康之家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