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消息靈通。《漢書·孫寶傳》:“ 穉季 耳目長,聞知之,杜門不通水火,穿舍後牆為小戶,但持鉏自治園。”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長沙方言續考》:“按 長沙 今言人之消息靈通者曰耳目長。”
“耳目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消息靈通,尤其在長沙方言中使用較為典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孫寶傳》,原句為“穉季耳目長,聞知之”,描述人物因耳目(指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而能及時掌握消息。楊樹達在《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中進一步考證,指出長沙方言中“耳目長”即指人消息靈通。
延伸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還可形容觀察力敏銳、洞察力強,如現代解釋中提到的“能察覺他人未注意的細節或真相”。
使用場景
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且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漢書》和楊樹達的考據為解釋依據。
耳目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們對事物留心觀察、聽聞,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消息靈通。
耳目長的拆分部首為耳(部首:耳,筆畫:6)和目(部首:目,筆畫:5),總共有11個筆畫。
耳目長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十七年》中,形容人耳朵長而聰明,眼睛明亮,能夠觀察和聽聞社會上的事物。
繁體字為「耳目長」。
在古時候,耳目長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仍是指人們的觀察力和信息渠道廣泛。
他深入社會,耳目長,對于時事新聞了解得非常清楚。
耳聞目睹、耳目一新、耳濡目染等。
消息靈通、觀察敏銳。
目光短淺、無耳無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