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器币的意思、器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器币的解釋

禮器玉帛。《左傳·桓公六年》:“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預 注:“币,玉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器币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釋義并結合典籍用例理解其内涵:

一、單字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皿也”,本指容器,引申為禮器、貴重器具。在禮儀中特指圭璋等象征身份的玉器(《周禮·春官·典瑞》)。

  2. 原指缯帛(絲綢),後泛指祭祀或饋贈用的絲織品、財物。《說文》:“币,帛也”,段玉裁注:“帛者,缯也;聘禮缯帛曰币”。

二、複合詞“器币”的涵義

“器币”連用見于禮儀文獻,指古代朝聘、祭祀時所用的玉器與束帛的組合,屬貴重禮器。例如:

三、功能與象征

在周代禮制中,“器币”是等級制度的物質載體:

  1. 玉器(如圭、璧)象征身份地位
  2. 束帛(五匹為一束)代表物質財富

    二者結合既體現禮法規範,又暗含“以物彰德”的倫理觀念(《禮記·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

典籍提示: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如《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器币之禮”指諸侯往來聘問的禮品,而《周禮·天官·大宰》“器币之式”則指國家禮器收支制度。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器币”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禮器與玉帛的組合,屬于古代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其中:

二、文獻出處

出自《左傳·桓公六年》:“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預注:“币,玉帛。”
上下文讨論的是古人命名避諱的規則,強調重要事物(如器币)不可用于人名,體現其莊重性。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周代禮儀制度,常見于:

  1. 祭祀:作為敬獻神靈的祭品。
  2. 朝聘:諸侯國間外交活動中的饋贈之物。
  3. 典章記錄:如《左傳》等史書對禮制的描述。

四、延伸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左傳》原文背景或禮器分類,可參考古籍注疏或考古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訊白澗鸨婦持呪觸處誕謬吊古蝶粉敦庬二毛方外飯碗分流膚庸高梵割雞公才宮幄閨窗寒村蚶鲊鶴體浣衣局獲者匠黎牋疏結款謹立金陵春進時禁水贶遺廊廟才類解涼葉例會利建鋁土礦沒爪蟹面決憫農迷殢牛被幈帏親吏全會饒情審稽順産書癖嘶喊陶土天茁同步刓刻微詞溫牀無煙小家派小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