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器玉帛。《左傳·桓公六年》:“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預 注:“币,玉帛。”
“器币”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指禮器與玉帛的組合,屬于古代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其中:
出自《左傳·桓公六年》:“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預注:“币,玉帛。”
上下文讨論的是古人命名避諱的規則,強調重要事物(如器币)不可用于人名,體現其莊重性。
主要用于周代禮儀制度,常見于:
若需進一步了解《左傳》原文背景或禮器分類,可參考古籍注疏或考古研究資料。
《器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具和貨币。
《器币》的部首是“口”和“貝”,總共有12個筆畫。
《器币》是由“器”和“币”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表示物品和貨币的含義。
《器币》的繁體字為「器幣」。
在古代漢字中,「器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參考古代文獻和碑刻,其中使用的字體和書寫方式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
1. 他的收藏室裡擺滿了各種古代器币。
2. 這枚器币是一位國際友人送給我的紀念品。
1. 器物:指各種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
2. 币值:指貨币的價值。
3. 器皿:指盛裝食物或其他物品的容器。
1. 貨币:指作為交換媒介流通的各種共同承認的價值符號。
2. 錢財:指金錢和財富。
1. 器具:指用于特定用途的工具或設備。
2. 物品:指具體的、有形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