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腠的意思、膚腠的詳細解釋
膚腠的解釋
亦作“ 膚湊 ”。指肌膚。《陳書·世祖紀》:“念俾納隍,載勞負扆,加以膚湊不適,攝衛有虧,比獲微痊,思覃寬惠,可曲赦京師。”《楞嚴經》卷二:“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
詞語分解
- 膚的解釋 膚 (膚) ū 肉體表面的皮:皮膚。肌膚。切膚之痛。體無完膚。 表面的,淺薄的:膚淺。膚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膚公”(“膚公”即“大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腠的解釋 腠 ò 肌肉的紋理:腠理(中醫指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和皮膚的紋理)。 皮膚。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膚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注音與結構:拼音為fū còu,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 詞義:指“肌膚”,即人體表皮與肌肉之間的組織。在中醫語境中,特指皮下肌肉的間隙和紋理(腠理),是氣血流通的通道。
2.引證與用法
- 古籍例證:
- 《陳書·世祖紀》提到“膚湊不適”,描述肌膚狀态不佳。
- 《楞嚴經》中“膚腠潤澤”形容皮膚健康潤澤。
- 異體寫法:亦作“膚湊”,兩者含義相同。
3.中醫關聯
- 腠理:中醫術語,指皮膚、肌肉的紋理及間隙,與人體衛氣(防禦功能)相關。疾病初期常表現為“邪在腠理”,需及時治療。
4.現代應用
- 文學描述:可用于形容皮膚狀态,如“陰森氣息侵入肌膚腠理”(例句)。
“膚腠”是兼具醫學與文學色彩的詞彙,既描述人體表層組織,又在中醫理論中關聯病理與健康。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腠理概念,可參考《黃帝内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膚腠,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肌膚之小孔。
拆分部首和筆畫:膚腠的部首是⺮(竹),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膚腠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于肌膚表面存在着微小的孔洞,這些孔洞被形象地稱為膚腠。
繁體:膚腠的繁體字為膚腠。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膚腠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大緻相同,都是由竹字旁和其他部首構成。
例句:隻有保持肌膚的清潔和水潤,才能使膚腠保持通暢。
組詞:膚腠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 "膚癬"(指皮膚上的癬病)和 "毛孔"(指皮膚上的每個小孔)。
近義詞:與膚腠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 "毛孔" 和 "皮孔",它們都指肌膚表面的小孔。
反義詞:膚腠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指的是肌膚上的小孔,與其他相反的概念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