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紅寶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羅伽大寶,寶光赫奕聯暉,照耀晝夜。” 季羨林 等校注:“鉢曇摩羅伽,梵文padmarāga音譯;鉢曇摩(padma)意為紅蓮花,羅伽(rāga)意為顔色。全名義雲‘紅蓮花色’、‘具有紅蓮花色者’,即紅寶石之名稱。”
“缽昙摩羅伽大寶”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詞彙,其解釋如下:
該詞直接指代紅寶石。其梵文原詞為“Padmarāga”,由“padma”(紅蓮花)和“rāga”(顔色)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具有紅蓮花色澤的寶石”,即紅寶石的古代梵語名稱。
該詞體現了佛教文化對寶石神聖化的認知,紅寶石因其稀有性和絢麗色澤,被賦予光明、智慧等象征意義,常見于佛經典故與寺院文物記載中。
注:如需查看更多梵漢對譯細節或唐代佛教文獻用例,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季羨林校注本。
《缽昙摩羅伽大寶》是一部佛教經典文獻,意為“缽昙陀尊者所說的廣大寶藏”。此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之一,内容涵蓋了佛陀的教義和教化方法。
《缽昙摩羅伽大寶》的拆分部首分别為金、昜、手、句、示、目、示、大、用、爪。總共有34個筆畫。
《缽昙摩羅伽大寶》源自梵文的寶缽經(Purna Bhagavatī Sūtra),後譯為漢文。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鉢曇摩羅伽大寶」。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定的差異。《缽昙摩羅伽大寶》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缽暈摩羅伽大寶」。
經中的一句例句如下:「缽昙摩羅伽大寶,救苦救難,普度衆生。」這句話表達了佛陀的教義是如何渡化世間衆生的。
與《缽昙摩羅伽大寶》相關的組詞有:佛陀、教義、教化、經典、佛教、大乘經典等。
與《缽昙摩羅伽大寶》近義詞有:《寶缽經》、《命寶》、《宇寶》等。
與《缽昙摩羅伽大寶》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