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慰諭 ”。1.撫慰;寬慰曉喻。《列子·周穆王》:“﹝老役夫﹞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遊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比。覺則復役,人有慰喻其懃者。”《三國志·魏志·張魯傳》:“ 太祖 入 南鄭 ,甚嘉之,又以 魯 本有善意,遣人慰喻。” 宋 蘇舜欽 《答杜公書》:“筆墨精勁,慰諭曲折,深開憂灼煩苦之抱。” 清 王韬 《琉球朝供考》:“ 明太祖 遣使慰諭。”
(2).謂解釋寬慰。《漢書·東方朔傳》:“ 朔 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6*慰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慰喻漢語 快速查詢。
“慰喻”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èi y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慰喻”指通過言語或行動來安慰他人,幫助緩解其痛苦或困擾。其中:
結構
由“慰”和“喻”兩字組成,均為動詞:
使用場景
適用于需要鼓勵或安慰的場合,例如: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古籍:
以上解釋綜合自《漢語辭海》《列子》《三國志》等典籍,以及查字典()、漢典()等工具書。若需進一步查閱完整引文,可參考相關網頁的原始出處。
慰喻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通過言辭或行動等方式來安撫、安慰他人的情感或心靈。
該詞可以拆分為“忄”(心)和“語”(語),其中“忄”是一個部首,表示與心有關的意義,而“語”則是該詞的主體部分,意為語言、言辭。
慰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論語·子罕篇》中的“慰藉”,意為安慰、撫慰。在曆史發展過程中,該詞的寫法逐漸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常用的“慰喻”寫法。
在繁體字中,慰喻可寫作“慰諭”,部分地區或場合仍然使用繁體字書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慰喻一詞的基本含義并未改變。在《康熙字典》中,慰喻的古文寫法為“慰慰語”。
以下是一些慰喻的例句:
1. 在她失去親人的時候,我用溫暖的話語給她以慰喻。
2. 他經曆了一次失敗,但朋友們的鼓勵和慰喻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除了慰喻,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
1. 慰問:表示對他人困難或不幸的關切和慰問。
2. 撫慰:意為通過各種方式來安撫、撫慰受傷或悲傷的心靈。
慰喻的反義詞可以是責罵、諷刺等,因為它們表示對他人的責備或嘲笑,與慰喻的安撫、安慰相反。
總之,慰喻是一種通過言辭或行動來安撫他人情感或心靈的方式,可以用來安慰并關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慰喻是建立人際關系、傳遞溫暖和鼓勵的重要手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