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旨的意思、讬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旨的解釋

寄托的旨趣。 明 陳子龍 《采蓮賦》序:“觀其託旨,豈非近累?”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託旨甚大, 遺山 元唱殆未曾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讬旨”為漢語生僻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字源學與古代文獻考證。“讬”通“托”,《說文解字》釋作“寄也”,指依托、寄托之意;“旨”本義為美味,後引申為主旨、意圖,《漢語大詞典》注為“心意所指向”。二字合為“讬旨”,特指通過含蓄手法寄托深層意圖的文學表達方式,見于六朝文論,如《文心雕龍·明詩》載“婉轉附物,怊怅切情,此其讬旨也”,指詩人借物象寄托情志的創作手法。

該詞在唐代骈文中亦見使用,《全唐文》卷四百五載“敷陳讬旨,盡在尺素”,強調通過文書寄寓深意。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如中華書局《古代文論名篇詳注》将其定義為“作者将真實意圖隱于文字背後的藝術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

“讬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托的旨趣”,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詞義
    由“讬”(托付、寄托)和“旨”(意圖、主旨)組成,字面指通過某種形式或行動寄托思想、情感或使命。例如在文學創作中,作者常通過文字“讬旨”表達深層意涵。

  2. 引證與用法

    • 明代陳子龍在《采蓮賦》序中提及“觀其託旨,豈非近累?”,指作品寄托的深意。
    • 清代況周頤《蕙風詞話》用“託旨甚大”形容詞作承載的宏大主題。
    • 多用于文學、藝術領域,強調通過含蓄方式傳遞核心思想或情感。
  3. 相關詞彙
    與“讬諸空言”“烘雲讬月”等成語相關,均含“借物/事寄托”之意。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宣悖悔長攙攙鸱鸢大行皇後倒睨調熟肺勞封火磚牆鳳舉負魂浮雲閨情好勇悔氣護作踐厤诘證金鈎子謹卓祭史酒巵窭蹙魁健萊菔落下遼城獵客劣種曆國淩旦林浪龍頭士顱骨眉南面北名聞天下謀意鳥盡弓藏泥岡子朋知評識前親晚後欽附青丘子戎事入室操戈生不遇時時乘拭面容言受主順緒宿贓偷免吐番橐金纨質危獨無間可伺象果狎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