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功德相同。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故異孔而同歸,殊施而鈞德。”
“鈞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功德相同”,主要用于描述不同個體或行為在功德層面的等同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考功名》:“故異孔而同歸,殊施而鈞德”,意指盡管方法或路徑不同,但最終達到的功德效果是相同的。
二、字義拆分
鈞
德
三、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古典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研究或姓名學中(如取名寄托“品德高尚”的寓意)。
鈞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品德高尚、道德充盈。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端正,遵守道德規範,有正直善良的品質。
鈞德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心(心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4。
鈞德一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以言為心,以德為基”。後來,人們将這句話中的“德”與其前面的“鈞”結合起來,形成了現代漢字“鈞德”。
鈞德的繁體字為軍德。
在古代,鈞德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鈞”字中間的橫筆可能更長一些,而“德”字上面的“彳”字可能更像“行”字,在一些古籍中也有使用這種寫法。
1. 他一直以來都以鈞德為本,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敬仰。
2. 這個社區一直注重傳播公民的鈞德,倡導大家團結友愛、誠實守信。
鈞德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修德:修身養性,提升自身品德。
2. 品德: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品行。
3. 德行:人的行為和品德表現。
近義詞包括:
1. 道德: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義要求。
2. 品格:指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
反義詞包括:
1. 惡德:指品德惡劣,行為不端的人。
2. 道義:指不符合道德準則和社會倫理的言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