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參政的意思、參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參政的解釋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 參與政事

詳細解釋

(1).官名。 宋 代參知政事的省稱,為宰相的副職。 元 于中書省、行中書省,皆置參政,為副貳之官。 明 于布政使下置左右參政。 清 初,各部也設參政,後改侍郎。 袁世凱 統治時期設參政院,所指派的成員亦稱參政。

(2).指參加政治活動。 ********* 《戰後之婦人問題》:“婦人參政的運動,也是本着這種精神起的。” 丁玲 《母親》二:“他們也談書,做許多事,還要參政昵。”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參政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參政”是漢語中由“參”與“政”組合而成的動詞性短語,指個人或團體通過合法途徑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詞義溯源

“參”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相谒也”,引申為介入、加入之意;“政”本指匡正、治理,後專指國家治理事務。二者結合最早見于《後漢書·袁紹傳》中“參議政事”的記載,指臣僚參與朝政讨論。

二、現代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參政特指“通過法定程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具體表現為行使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擔任公職、參與政策建議等行為。該詞在現代語境中強調公民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主體地位。

三、實踐形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中國公民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會議、基層群衆自治制度等渠道實現參政權利,具體包含人大代表提案、政協委員建言、社區議事協商等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

“參政”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現代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

指參與政治事務及國家政權的管理決策,既是公民權利也是義務,體現了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現代語境中,常指公民通過投票、提案、監督等方式參與公共事務。

二、曆史官職

  1. 宋代: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與同平章事等合稱“宰執”,範仲淹、歐陽修等曾任此職。
  2. 元明清:中書省、布政使司下設參政,屬副職官員,清代後逐漸廢除。
  3. 近代:袁世凱時期設參政院,成員稱參政。

三、現代政治參與

  1. 公民層面:包括選舉、建言獻策、社會監督等行為,李大钊曾推動婦女參政運動。
  2. 民主黨派:特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通過政治協商參與國家管理,如政策制定、法律審議等。

四、重要性

通過參政實現民意表達,促進政策科學化(如學者參政提升決策質量),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效性。

别人正在浏覽...

霸占不愧屋漏不誣草篆騁光辰緯粗厲當衆淡句登高會遁暑咄咄膰肉飛廬瘋癫院紛擾分省幹九感召官着孤身蔊菜好交黑尾講聞嘄謼矯翼掎裳連袂攫閷君家軍容跨略良楛聯篇累牍飉飉樓樐羅酆山夢周墨士疋樂品等棬棬觑觑然日銷月铄閃身神谟遠算施朱師子舞首座熟慮湯沐佻然梃刃體虱慰吊文債無分無媲誣上鮮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