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祖的意思、七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祖的解釋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衆修金箓齋詞》:“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諸天,貽祚流祥,傳休無極。”

(2).佛教稱傳法相承的七代。華嚴宗以 馬鳴 、 龍樹 、 杜順 、 智俨 、 法藏 、 澄觀 、 宗密 為七祖。禅宗南宗以 達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會 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為六祖, 普寂 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 唐 呂岩 《與潭州智度寺慧覺》詩:“請師開説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參閱《景德傳燈錄·弘辯禅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在漢語詞典及佛教文化語境中,“七祖”指代禅宗法脈傳承中公認的七位核心祖師。其具體釋義與構成因宗派而異,主要分為北宗與南宗兩種體系:


一、北宗七祖(神秀系)

依據北宗禅傳承譜系,七祖依次為:

  1. 達摩(初祖):中國禅宗始祖,傳《楞伽經》印心。
  2. 慧可(二祖):承達摩衣缽,奠定禅法根基。
  3. 僧璨(三祖):著《信心銘》,強調“至道無難”。
  4. 道信(四祖):開創禅僧定居修行先河。
  5. 弘忍(五祖):建立東山法門,門下分南北二宗。
  6. 神秀(六祖):北宗領袖,主張“漸悟”成佛。
  7. 普寂(七祖):神秀弟子,受唐皇室尊為國師。

    來源:《景德傳燈錄》《楞伽師資記》等漢傳佛教史籍。


二、南宗七祖(惠能系)

南宗以惠能為六祖,其七祖有兩說:


三、詞義引申與宗教地位

“七”在佛教中象征圓滿(如七寶、七覺支),“祖”體現法脈神聖性。七祖體系強化了禅宗“以心傳心”的傳承合法性,為宋明以後“燈錄”“傳法偈”等文獻的編纂奠定理論基礎。

來源:佛教符號學研究(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學術參考文獻

  1. 《景德傳燈錄》(北宋·道原):禅宗最早燈錄之一,載北宗譜系。
  2. 《宋高僧傳》(北宋·贊甯):神會傳記明确提及其七祖地位。
  3. 《禅宗思想淵源》(吳言生著):分析七祖概念的文化建構。

(注:因專業佛教詞典網絡版多需訂閱訪問,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或學術數據庫如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核查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

“七祖”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分别源于家族倫理和佛教傳承:

一、家族倫理中的含義

指七代祖先,即從自身向上追溯的七代直系血親,具體包括:

  1. 祖(祖父)
  2. 曾祖
  3. 高祖
  4. 天祖
  5. 烈祖
  6. 太祖
    這一概念常見于祭祀或家譜記載,表達對家族根源的追溯。例如前蜀杜光庭的文獻中便有“九玄七祖”的表述,意指多代祖先。

二、佛教宗派中的含義

指不同佛教宗派認定的七位核心祖師,各宗派名單不同:

  1. 華嚴宗:馬鳴→龍樹→杜順→智俨→法藏→澄觀→宗密
    (強調教義理論的傳承譜系)
  2. 禅宗南宗: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會
    (以六祖慧能為核心,神會推動南宗成為主流)
  3. 禅宗北宗:弘忍→神秀(六祖)→普寂(七祖)
    (北宗因曆史原因逐漸式微,傳承較短)

延伸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寶傳悲夫辯暢辯說辨驗蠶娘唱辭持鈞翠篁膽粗氣壯當面錯過悼詞道破調運翁敵産睇目丢人現眼度箓煩暴風姿敷奏供官詩光陰歸計閨門旦花盤呼幺喝六江裔剪切形變嗟嘻截止時間雞毛爵祿爛醬連緝林籁露水漫誕閩僥派合瞥然淺切青史流芳攘剽軟懶傷沴試産受禍蜀箑四學士太陽能屯騎外延王人偉望蟱鮮花銜蹶斜風細雨細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