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曉行夜住 ”。白天趕路,晚上投宿。《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沿路無非是曉行夜住,渴飲飢餐。”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兩位義士對 華山 害怕,于是從新商量,轉身向北,讨着飯,曉行夜宿,終于到了 首陽山 。”
“曉行夜宿”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ǎo xíng yè sù,具體解釋如下:
結構分析:
最早出處: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古代交通不便時長途旅行的辛勞,現代也可用于比喻為完成目标而持續努力的狀态。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文學著作如《儒林外史》。
曉行夜宿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在黎明時分出發旅行,并在夜晚住宿。它是由"曉行"和"夜宿"兩個詞組合而成,分别表示早晨出發行走和晚上過夜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曉:部首日,筆畫為8;
行:部首彳,筆畫為6;
夜:部首夕,筆畫為8;
宿:部首宀,筆畫為9。
來源:
曉行夜宿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行旅描寫。在古代,行人常常在清晨出發旅行,途中行走,并在夜晚找個地方過夜休息,然後第二天繼續行程。因此,曉行夜宿成為了形容行人的一種特定旅行方式。
繁體:
曉行夜宿的繁體字為「曉行夜宿」。
古時候漢字寫法:
《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漢字寫法為:
曉:日月上下,光介陸離。從日,光出升高也;兂,象形,光貌也。古文壬也;古文行也。
行:彳,行也。良,善也。
夜:由,晦也,會意形,光月中晦;亞,象形,曲也,引申為暗。
宿:宀,宇也,象房屋形;入,象門戶形。從宀,袗也。從宀,固也。宀,象形,房屋形。
例句:
1. 遊客們在曉行夜宿中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
2. 曉行夜宿的過程中,我們經曆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組詞:
曉露、曉月、夜行、夜宿、宿舍。
近義詞:
晨行、晨旅、暮歸、暮宿。
反義詞:
長居、固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