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按等級望祭山川。《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 孔 傳:“ 東嶽 諸侯竟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謂五嶽牲禮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伯子男。”《漢書·王莽傳中》:“伏念予之皇始祖考 虞帝 ,受終 文祖 ,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徧于羣神,巡狩五嶽,羣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 明 宋濂 《遊锺山記》:“按《地理志》, 江 南名山唯 衡 、 廬 、 蔣 。 蔣山 固無聳拔萬丈之勢,其與三山并稱者,蓋為望秩之所宗也。”
“望秩”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核心釋義:指古代帝王按等級望祭山川的儀式,屬于祭祀制度的一部分。
文獻依據: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渴望官職或地位”。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古義的誤讀或引申,需謹慎使用。
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漢書》原文或古代禮制研究文獻。
望秩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兩個部分組成。
望字的部首是月,筆畫有8畫;秩字的部首是禾,筆畫有9畫。
“望秩”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元年》中,用來形容人們對公正廉潔官員的期望。
望秩的繁體字為「望秩」,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望秩一詞在寫法上并無明顯變化。
他望秩青雲,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高的職位。
望秩并無常見的組詞方式,通常被用作獨立詞語。
望秩的近義詞可以是期望公正、期盼官德。
望秩的反義詞可以是失望、貪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