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處理公務。《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卻説縣尉次日正要勾攝公事,尋硯底下這幅訪單,已不見了。” 清 褚人穫 《堅瓠九集·闆隸》:“ 全椒 章惠 知 溫州 平陽縣 ,奉公愛民,理繁就簡,凡百公務,不差隸卒勾攝。”
(2).拘捕;傳拿。《元典章·刑部十五·停務》:“官司不詳事體,依憑勾攝,民皆受苦。”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適同路耳。”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聽說他一手還拿着鐵索,因為他是勾攝生魂的使者。”
(3).謂對人有極強的吸引力。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八:“﹝ 朱小姐 ﹞心裡卻想着 競新 此時是否仍站在門外,也想到 競新 那一雙會勾攝人家心靈的眼睛。”
“勾攝”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處理公務
指辦理官方事務或執行公務。例如《古今小說》中提到“勾攝公事”,清代文獻也記載“凡百公務,不差隸卒勾攝”。
拘捕、傳拿
常見于古代司法場景,表示逮捕或傳喚犯人。如《元典章》提及“官司不詳事體,依憑勾攝”,《剪燈新話》中也有“勾攝入獄”的用法。
強烈的吸引力
比喻用言行吸引他人,使其難以自拔。例如“勾魂勾,攝人心魄”“鳳眼勾攝三魂”等文學化表達。
“勾”本義為勾引、吸引,“攝”意為攝取、束縛,組合後引申出多重含義。早期多用于公務和司法領域,後逐漸擴展至形容抽象吸引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剪燈新話》等來源。
勾攝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勹”和“掃”,共有11個筆畫。它是一種表示“吸引、引誘、攝取”的意思。在古代,勾攝的字形略有不同,以繁體為例,它是由“勺”和“掃”組成的。
勾攝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古代人們根據實際情況創造出來的。它的意義主要是指通過某種方式吸引或者引誘人,使其感到興趣或者被其吸引,進而産生一定的影響。
在繁體中,勾攝的字形是由“勺”和“掃”兩個部首組成。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不斷演變的,所以勾攝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無論古代寫法如何變化,它的含義和意義基本保持一緻。
1. 這個廣告使用了創新的方式勾攝了我的注意力。
2.他的演講技巧非常出色,可以勾攝觀衆的心。
3.這則新聞以真實的故事勾攝了全國人民的眼球。
勾心鬥角、吸引、引誘、攝取、吸睛、吸妖、攝像、攝影
吸引、引誘、誘惑、引導
抵制、拒絕、排斥、遠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