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利的意思、毛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利的解釋

營業銷售中,隻除去成本,而尚未扣除其它費用支出時的利潤。與“淨利”相對。《人民日報》1989.1.7:“我們隻要毛利能賺五千元,就可平價供給一台進口彩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毛利是商業活動中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基礎性指标,指商品銷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後的剩餘部分,尚未減去其他費用和稅金。以下從定義、計算、應用三個維度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概念

  1. 基本含義
    毛利是企業銷售商品或服務時,僅減去直接成本(如原材料、生産成本)後的利潤,與“淨利”相對。例如,商品流通企業的毛利=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而生産企業則為産品銷售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

  2. 與淨利的區别
    毛利未扣除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稅金等間接支出,因此高于最終淨利。如指出,毛利僅反映業務主要支出情況,而淨利需綜合所有費用。

二、計算公式與示例

  1. 通用公式
    毛利=營業收入(或銷售額)-營業成本(或已售産品成本)。例如:

    • 若某商品售價100元(不含稅),進價60元,則毛利=100-60=40元;
    • 若某工廠銷售收入50萬元,生産成本30萬元,毛利=50萬-30萬=20萬元。
  2. 延伸指标: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用于橫向比較企業盈利能力。例如上述商品毛利率=(40÷100)×100%=40%。

三、作用與影響因素

  1. 實際應用場景

    • 定價策略:通過分析毛利率調整售價,如提到企業可能根據目标毛利決定是否接受訂單;
    • 經營評估:毛利趨勢反映企業核心業務競争力,如指出毛利是核算經營成果的關鍵依據。
  2. 影響因素

    • 外部因素:市場供需變化導緻售價波動,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成本(如、5提及);
    • 内部因素:生産效率、成本控制能力等,例如優化供應鍊可降低采購成本以提高毛利。

四、注意事項

毛利分析需統一數據口徑,如強調需使用不含稅收入和成本。此外,不同行業對“直接成本”的定義可能存在差異,需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毛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毛利》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多種含義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毛利》的部首是毛(每),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毛利》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甲骨文時期。它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着不同的含義和用法。

繁體

《毛利》的繁體字為「毛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關于《毛利》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我們不具體了解。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毛利》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勤奮努力,積累了不少財産和毛利。

2. 這本書的版權歸作者所有,他将從中獲得一定的毛利。

組詞

與《毛利》相關的組詞有:

1. 利潤

2. 毛利率

3. 毛利額

近義詞

與《毛利》意思相近的單詞有:

1. 盈利

2. 利益

3. 收益

反義詞

與《毛利》意思相反的單詞有:

1. 損失

2. 虧損

3. 賠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