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古代兒童學文舞。《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禦。” 孔穎達 疏:“舞勺者, 熊氏 雲:‘勺,籥也。’言十三之時,學此舞勺之文舞也。”後以指幼年。 唐 劉允濟 《經廬嶽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詩:“禮樂富垂髫,詩書成舞勺。”參見“ 舞象 ”。
“舞勺”是中國古代對特定年齡階段及禮儀學習的稱謂,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舞勺”指古代13歲左右的男孩開始學習的一種文舞,以“勺”(即“籥”,一種竹制樂器)為道具,屬于禮儀教育的一部分。該詞出自《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禦。”。
年齡範圍
通常代指13-15歲的男孩,而“舞象”則對應15歲後的成童階段,學習武舞和射禦等技能。
文化内涵
性别指向
根據《禮記》記載,舞勺專指男性的年齡階段,古代女子則有“及笄”等不同稱謂。
相關概念
“舞勺”既是古代禮儀舞蹈,也是13-15歲男孩的代稱,反映了中國傳統教育中“禮樂并重”的特點。
《舞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舞的意思是跳舞、表演舞蹈,勺的意思是一種用于舀取和攪拌食物的器具。
《舞勺》的第一個字舞,它的部首是舛,共有十一筆;第二個字勺,它的部首是勹,共有三筆。
《舞勺》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明确。從字面上看,舞勺可能指的是舞蹈中使用的勺子,而在古代舞蹈中,舞者常常會手持勺子來表演一些特殊的動作和技巧。
在繁體字中,《舞勺》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舞勺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差不大,隻是形态上有些微小的變化。
1. 他手持着舞勺,優美地舞動着。
2. 這個節目中,舞者們用舞勺展示了獨特的舞技。
以舞為開頭的詞彙:舞蹈、舞台、舞曲。
以勺為結尾的詞彙:匙勺、刨勺、木勺。
跳舞、表演舞蹈。
停止舞蹈、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