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機巧之事。《莊子·天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實無機心,翻成機事, 漢陰 丈人聞之,豈不大笑。” 清 金農 《送宣城沉隱君遊楚中》詩:“君訪 漢陰 好,機心機事無。”參見“ 機心 ”。
(2).指國家樞機大事。《漢書·王莽傳上》:“於是附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 王舜 、 王邑 為腹心…… 平晏 領機事。” 晉 陸機 《辯亡論上》:“ 孟宗 、 丁固 之徒為公卿, 樓玄 、 賀邵 之屬掌機事。”《資治通鑒·晉元帝太興四年》:“ 隗 雖在外,而朝廷機事,進退士大夫,帝皆與之密謀。”
(3).泛指機密之事。 晉 葛洪 《抱樸子·仁明》:“夫料盛衰於未兆,探機事於無形……明之功也。”《宣和遺事》後集:“ 平仲 請出死力,夜劫虜營……及出,連破兩寨,奈機事已洩,虜已夜徙去。”參見“ 機事不密 ”。
“機事”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具體解釋及來源如下:
機巧之事
指與機械、技巧相關的活動,常帶有貶義,暗含過度追求技巧可能導緻心機深沉之意。如《莊子·天地》提到“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強調機械發明會引發投機心态()。唐代詩人金農在詩句“機心機事無”中也沿用此意。
國家樞機大事
特指涉及國家治理的核心事務,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平晏領機事”,描述官員掌管重要政務()。《資治通鑒》中“朝廷機事”同樣指中央機密決策。
泛指機密之事
擴展為一切需要保密的事項,如《抱樸子·仁明》提到“探機事於無形”,強調機密需隱蔽處理()。宋代《宣和遺事》也用此義描述宮廷秘聞。
現代應用: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哲學讨論中,例如分析技術倫理時引用《莊子》觀點,或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時涉及“樞機大事”的概念。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機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事情或事件。它可以指一系列發生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有意義的活動或情況。
《機事》這個詞的部首是"車",筆畫數為十一畫。
《機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的"機"字指的是事物的發生或變化,而"事"字指的是特定的事件或活動。在繁體中,機事的寫法為「機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機事》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機事」或者「機事」。
1. 他四處打聽這個小鎮上最新的機事。
2. 商務會議上讨論的機事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
與《機事》有關的組詞有:
- 機會:指某些有利于個人或團體的時機。
- 機遇:指某個特定的時刻,能夠提供給人們取得成功或發展的機會。
- 事情:指特定的活動,可以是某個人、某個團體或整個社會所關注的事件。
- 事件:指發生的、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
近義詞:事件、事情、事務、事項、情況。
反義詞:平靜、平淡、無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