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沉香亭”。 唐 時宮中亭名。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三:“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 北倚闌幹。”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 開元 中,禁中重芍藥,即今之牡丹也,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 興慶池 東, 沉香亭 前……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 李龜年 持金花牋,宣賜翰林 李白 立進《清平調辭》三章。”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料來春困把湖山倚。偏疑: 沉香亭 北 太真妃 。”
“沈香亭”是古代建築名,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沈香亭”同“沉香亭”,是唐代興慶宮内的著名亭台,因以沉香木建造而得名。該亭是唐玄宗與楊貴妃賞花、宴飲的重要場所。
曆史與文學關聯
名稱寫法說明
“沈”與“沉”為古今字通假,故“沈香亭”與“沉香亭”為同一建築的不同寫法,現代多沿用後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形制或相關詩詞,可參考《楊太真外傳》及李白詩作原文。
《沈香亭》是指一個風景優美的亭子,通常建在湖泊、河流或花園的旁邊。它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的寫作、觀賞和吟詩的地方。
《沈香亭》是一個三字成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是“氵”和“亠”,分别表示水和亭子。根據漢字字典的筆畫數,其中:“沈”有8畫,“香”有9畫,“亭”有9畫。
《沈香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七》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正是沈香吹不斷,虛拟與亭亭。”這裡指的是風景秀麗的亭子。
《沈香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沈香亭」。
《沈香亭》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篆書和隸書為主。篆書寫法為「沉香亭」,隸書寫法為「沉香廳」。
1. 他每天都去沈香亭寫詩。
2. 清晨,我來到湖邊的沈香亭,遠處的山水美不勝收。
品香、亭台樓閣、湖館、園林、山水
花舫、水殿、景亭
荒廢、破舊、舍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