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罔像的意思、罔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罔像的解釋

見“ 罔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罔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罔像”是“罔象”的異體寫法,兩者通用。


二、具體含義

  1. 傳說中的水怪
    據《國語·魯語下》《莊子·達生》等記載,“罔象”是古代傳說中的水怪(或木石之怪),形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可能食人,又稱“沐腫”。

  2. 水流盛大的狀态
    部分文獻中,“罔象”形容水流宏大的樣貌。

  3. 虛無或忘我之境

    • 在道家思想中,指虛無之象,如《莊子·天地》中的寓言人物“象罔”。
    • 道教丹法引申為修煉時意識靜止、忘我的狀态(如《性命圭旨》提及“忘形之謂”)。

三、文獻引用與擴展


四、總結

“罔像/罔象”一詞融合了神話、自然現象與哲學概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莊子》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罔像

罔像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狀不像樣,不相符。它由“罔”和“像”兩個字組成。

“罔”是由“⺆”(人偏旁)和“王”(王冠形旁)組合而成,表示空白、沒有、無。這個字的本義是空洞、空白的樣子,引申為沒有、無法。在《康熙字典》中,這個字的部首是“亻”(人字旁),通常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存在。

“像”由“⺆”(人偏旁)和“象”(象形字)組成。它的本義是形象、形态,也可以引申為相似、像樣。

成語“罔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罔維”、“罔實”等表達,都含有虛無、沒有實在的意思。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形容事物的外形、形态不符合實際或期望,有時也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儀表不精緻。

在繁體字中,“罔”的形态與簡體字中相同,都是由“⺆”和“王”組成。而“像”的繁體字形為“象”,與簡體字中的“象”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一直在演變,所以關于“罔像”的古代寫法可以找到一些變體。在《康熙字典》中,有一種寫法是把“罔像”寫作“亡像”,表示沒有形象。這種寫法在古代用得較少,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了“罔像”的例句:

  1. 他的表情罔像,完全看不出他的真正感受。
  2. 這幅畫的畫風罔像,讓人難以欣賞。
  3. 她的穿着罔像,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

與“罔像”相關的組詞有“虛僞”、“不倫不類”,表示事物不真實、不符合規範。近義詞有“形同虛設”、“貌似而非”,表示事物表面看起來可能相似,但實際上并不是。反義詞有“真實”、“逼真”,表示事物的表象和實際相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